09

扎根闽粤两省交界加油站的林秀嫔夫妇: 为他人一路前行加油 为自己美好生活“加油” 2020年04月30日

夫妻一起为客户加油

三个人,十多把“加油枪”,面积800来平方米,平和县九峰镇南门洋的中石化漳州九峰加油站虽是个小站,但由于处在闽粤两省交界地带,南来北往的车子不少,再加上一对加油“夫妻档”,反倒使它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这儿的站长名唤林秀嫔。说是站长,其实“手下”只有她的爱人陈灿坤和另一位员工。4月28日,“五一”劳动节前夕,记者采访这对普通劳动者。

林秀嫔娘家在文峰镇,夫家则在山格镇。对于九峰,此前二人由于工作和生活圈子所限,几乎不曾涉足。最近些年,中石化开展小站改革,施行小站承包制度。彼时林秀嫔在中石化就职,丈夫则从事建筑行业,两人商量后,决定“妇唱夫随”,闯一闯、试一试。2018年年底,他们携手而至,成了九峰小站的“主人”。

初来乍到,林秀嫔这对夫妻在九峰当地举目无亲,也无故友,可谓“人生地不熟”。也许是应了“万事开头难”这句老话,生活很快给了他们当头棒喝。

“第一次出门买早餐,兜兜转转,走了大半个上午没找到。”林秀嫔回忆道,小站虽然在大路边上,但距离镇中心有段距离,生活不便。生活上的不熟悉和不方便尚能克服,但工作上的压力却一度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原本,在小站方圆数公里范围内分布着七八家私人加油站,最近的一座距离他们仅有几百米。市场份额基本固定,谁能获得更多的客户,就得靠“本事”了,压力之大自不待言。价格方面的竞争消耗在所难免,但林秀嫔夫妇认定,过硬的油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才是走得长远的关键。

引导车辆、停车到位、询问油品、数量、付款方式,开盖加油……这样的模式,在他们的生活中枯燥地反复着。“一年365天,几乎无暇顾及其他,甚至为了节省时间,我每次中午多煮一些菜,晚上再热一下吃吃。”由于工作特殊,且人手有限,他们夫妻俩基本上以站为家。

忙,成了他们永恒的主题。但忙碌的背后,有时还得面对客户的不解与非议。有时遇到附近乡民的农机需要加油,他们提着塑料桶就来了,又或者是带着铁桶,却又忘带身份证。“他们并不知道塑料桶装汽油所隐藏的危险,也不知道身份证登记的重要性,但是不论他们怎么软磨硬泡,我们必须予以拒绝并反复解释。”林秀嫔说,刚开始时,遇上这种情况,被骂上几句是常有的事。而面对误解和责难,他们强忍不发,甚至有时候前面受完委屈,转身面对下一位客户时,又得笑脸相迎。“习惯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久而久之,就是这群人发现这儿油质优、人也好,反倒成了回头客,每次加完油,还会朝林秀嫔他们竖起大拇指。工作之余,困扰林秀嫔夫妇的,还有一个问题——想家。他们育有一子,还在中学就读,由于工作原因,他们聚少离多。“感觉对他的亏欠最多。”提到孩子,林秀嫔眼里满是温柔与愧疚。初到九峰那会儿,无车无照的他们,回趟家一度都得频频转车,有时候担心误车,在家还不敢久留。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会跟父母发一些牢骚,嘀咕埋怨他们就只知道工作。但每次发泄完后,懂事的孩子又会安慰起父母,表示自己在学习上会努力,让他们少操心。这反倒让繁忙的夫妻俩意外收获了一份欣慰。

业绩压力、误解委屈、思儿想家,说起这些,林秀嫔眉头紧锁,但很快又舒展开来,“好在现在一切都进入正轨了。”去年5月,她的驾照到手了,夫妻俩买了一辆二手车,终于结束了沿路拦车、辗转换乘的历史。油站的销售业绩也上去了,并稳步递增,小站焕发生机。他们这对夫妻搭档也越来越熟练。虽然忙依然是他们每天的主题,但是擦去汗水后,收获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采访临近结束时,太阳已经西斜,按照林秀嫔以往的经验,很快又将迎来一波加油潮,记者与身着蓝工装的他们挥手告别。回望他们夫妻二人在加油机前忙碌的身影,记者曾一度想从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寻到一片“浪花”,但是,经过重重压力的他们,早已将每一个艰辛的日子踩在脚下,揉进时光中,化作一片云淡风轻。他们就是万千普通劳动者的一个缩影。在看似平凡的劳动岗位上,他们为别人加油,也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加油”。

⊙本报记者 朱俊辉

通 讯 员 王鸿儒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