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击穿“地板价”后,国内油价不再下调。
最近坊间流传这样一个搞笑段子,说国际原油大跌,跌到-37元/桶,今后老百姓上加油站加油,还能找点钱回来。当然,这只是个段子。不过最近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接近油价调整的窗口期,国际原油跌,国内成品油的油价也会同步下调。当然,这还是个误解。
业内人士分析,4月28日24时,成品油调价第八个窗口开启,按照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规定,综合原油均价每桶低于40美元时,成品油零售限价不做调整,本轮成品油调价搁浅。也就是说,“国内油价再下跌”这个情况不会出现。
国际原油市场出现“负油价”
事实上,国际市场上交易的石油主要是石油期货,就是以远期石油价格为标的物品的期货。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货合约有4个,即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轻质低硫原油(缩写:WTI)期货合约;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等。在石油期货合约之中,原油期货(OilFut)是交易量最大的品种。一般关注的就是纽约商业交易所的WTI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原油期货。
因疫情影响,近期原油期货“狂泻”明显,国际原油市场“负油价”时代到来。在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WTI原油期货4月20日历史上首次报收负值;6月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4月22日盘中一度跌落至自1999年6月以来的最低价格。本周一(4月27日)WTI原油五月合约的结算价为-37.63美元/桶,原油市场发生了剧震;4月27日原油暴跌吓坏了投资者。据报道,4月28日WTI原油6月主力合约也难逃暴跌“魔咒”,一度暴跌逾40%,最低报11.89美元/桶。据业内人士分析,市场对原油暴跌的恐慌依旧没有结束。
业内人士预计,美国中东等产油国库容已经逼至极限,全球原油存储空间2-3个月将被用尽;此外,原油价格仍有可能跌入负值,未来即将到期的WTI原油6月仍会跌至负值,原油市场风暴可能再度席卷。
业者分析,在油价持续低于生产成本,又难以获得贷款的情况下,美国小型的页岩油生产商将率先出局。同时,面对巨大的库存压力,生产商被迫削减支出,许多美国产油商都不得不关闭钻井和油井。最终,本轮油价暴跌中的美国石油公司或将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而近期已有不少美国石油企业申请破产保护。
国内成品油击穿“地板价”后
最高零售价格不再下调
按照2016年出台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根据国际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设定上下限,上限是130美元/桶、下限是40美元/桶,也就是说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到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低于每桶40美元时,最高零售价格不再下调。
按照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今年3月17日24时起已经大幅下调油价至对应的国际原油40美元的水平,低于40美元的部分不再下调。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在25美元/桶以下,因此,根据规则,油价未作调整,继续执行3月18日调整后的油价。4月29日,记者走访市区某中石化加油站,向工作人员咨询油价是否变动,也得到了价格不变的回答。以中石化为例,92号汽油现价为5.49元/升,95号汽油为5.86元/升, 98号汽油为6.41元/升,0号柴油为5.1元/升。
据业内人士分析,设定上下限主要考虑我国既是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生产国,油价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过高会加大用油行业和消费者负担,影响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过低会影响国内原油开采行业的正常发展,削弱自给能力,不利于保障国内能源安全。
根据规定,当油价低于调控下限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未调价部分的金额也不会留给企业,而是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并根据相关规定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统筹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以及应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而采取的保障措施的资金来源。
■本报记者 张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