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正在做核酸采样
疫情当下,广大人民群众要加强个人科学防护。加强个人防护,不仅会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减少公众交叉感染,守护自身安全与健康,也守护家人和他人的健康。
要加强个人科学防护,必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一米线、用公筷、打疫苗、做核检等防护措施。
要科学规范佩戴使用口罩。首先要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的口罩。外出到商场、电影院、酒店、会场、广场、公园、餐厅、医院及疫苗接种点、核酸采样点等场所,乘坐电梯和飞机、车辆等交通工具时,要做到“凡进必戴”;采购物资、取快递等活动时也要戴好口罩;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应尽快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或打电话向所在村(社区)求助并全程佩戴口罩,就诊过程中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佩戴和摘下口罩时,要洗手;佩戴口罩要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处压条要压实;口罩在不使用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在医疗机构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最好不要再次佩戴;外出时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使用后的口罩不要随意丢弃,归为其他垃圾处理,丢弃后,要及时清洗双手。
要养成勤洗手习惯。在外出归来、咳嗽或打喷嚏、制备食物、饭前便后、取快递、处理动物或者动物排泄物等时,要用流动的水(如自来水)将两只手淋湿,并均匀抹上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双手反复相互搓揉,让手心、手背、手腕、手指、指缝、指尖及指甲缝等部位都沾满泡沫,还要注意清洗戴戒指、手表和其他装饰品的部位及其装饰品,并冲洗干净。搓洗时间不少于20秒,这样才能将手上的绝大部分细菌清除掉。具体做到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即①双手掌心对掌心,手指并拢相互揉搓;②掌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后两手交换;③双手掌心相对,手指交叉相互揉搓;④双手半握拳互握,揉搓指背,后两手交换;⑤一手大拇指在另一手掌中转动揉搓,后双手交换;⑥一手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中转动揉搓,后双手交换;⑦双手交替揉搓手腕。然后将手冲洗干净,再用干净的纸巾、毛巾等将手擦干净或自动风干。
除此,还要常通风,居室通风换气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每日不少于3次开窗通风,每次时长需在30分钟左右。要少出门甚至不出门,可大大减少被传染的风险以及防护用品的损耗,避免或减少与他人的接触;若要出门,尽量减少出行人数,戴好口罩,并带上一次性手套,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要少聚集或不聚集,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或多人聚集而传染;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米线距离。要定期消毒,没有特殊情况,居室每天一次,可用酒精和84消毒液,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浓度稀释适当进行消杀;也可对所穿衣物等进行晾晒处理,有效杀毒晾晒时间要在5小时以上;取快递时要对内外包装进行消毒。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袖口或手肘将口鼻完全遮住,勿用手捂,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即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不可随意丢弃,然后清洗双手。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流鼻涕等)的人密切接触。多人就餐时,要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感染。按要求打疫苗,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从中高风险地区来的人或有与其接触的人,要按规定主动上报并自觉实施居家隔离管理、居家健康监测等措施。
另外,实施核酸检测时也要做好个人防护。采样前用清水漱口,2小时内勿进食,30分钟内勿吸烟、勿喝酒、勿嚼口香糖等;前往采样点,要全程佩戴口罩,还要另备一个备用口罩,尽量选择非公共交通工具;等待检测排队时,要佩戴好口罩,并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间距,不交谈;检测前取下口罩,检测后立即戴好;如果是鼻咽拭子采集,鼻部可能会感到酸痒感,刺激打喷嚏,此时要立即用纸巾或手肘遮挡;若鼻腔有少量出血,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出血量较多的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采集后要注意手部卫生,可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或速干消毒剂或免洗酒精擦拭双手,戴好口罩迅速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