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芳
4月1日,龙海区发现一货车司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目前,本轮疫情漳州共有8例阳性感染者为货车司机,与其关联的阳性感染者还有6例,这再次敲响了“外防输入”复杂性、艰巨性的警钟。
这些阳性感染者要么是外地入漳的“外乡人”,要么是外地返漳的“返乡人”。尤其是清明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大,对“外防输入”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当前,务必把做好返漳入漳货运车辆的管理作为“外防输入”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保持清醒不麻痹,保持定力不焦躁,保持斗志不松懈,以非常之策应对非常之难,切实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外防输入”,务必自我防控
货车司机因经常需要跨省、跨市奔波,其工作的辛苦不言而喻,特别在疫情期间,他们是保障物流畅通的重要力量。但因货车司机流动性强、工作环境复杂、活动范围广等因素,加上个别司机疫情防控意识不强,导致个别感染甚至引起家人及其他密切接触者感染。
非常时期,你我皆是“守门员”。外地来漳返漳驾乘人员首先要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入漳返漳后第一时间报备,主动配合做好信息登记、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这既是对个人和家人健康安全的保护,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更是对社会的一种担当。只有你平安、我平安,大家才能都平安。
“外防输入”,务必严查严控
“外防输入”重点在卡口,关键在闭环,要千方百计管住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部位。
动车站、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港口等入漳各个交通卡口,是“外防输入”的首道防线。要全力做好中高风险地区入漳返漳车辆、人员查验工作,严格落实逢车必查、逢人必检以及闭环、管控、消杀等各项措施。要强化大数据赋能,充分发挥“三公(工)一大”协同作用,加快重点人群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风险点。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哪怕一道卡口松懈、一个环节没到位、一个人失控漏管,就可能给全市疫情防控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我市精准分类施策,从来漳前、进漳时、入漳后三个环节入手强化全程跟踪、闭环管理。截至4月1日17时,全市64个健康服务监测点共查验车辆45.24万辆、70.75万人,劝返7812辆,核酸快检7.23万人。数据的背后,是漳州严查严控、不漏一车、不漏一人的力度与速度。
“外防输入”,务必群防群控
当前,全市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各项生产、生活、教学秩序逐步有序恢复正常。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既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冲锋在前,更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响应、主动配合。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外防输入”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各级各部门务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每个单位、每个组织、每个人要迅速行动、积极配合,守好一亩三分地,构筑“外防输入”、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本地企业(个体户)要严格落实“一车一卡(健康服务卡)”工作制度,落实司机每天一次核酸检测。规上和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置核酸检测点。
社区、村居、单位要落实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和行业管理主体责任,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让全民参与、人人警惕、群防群控筑起“外防输入”的坚实防线,唯有如此,一旦发生“异常”,才能以快制快、有效处置。
当然,织牢织密“外防输入”防控网并不意味着“紧闭城门”、生产停摆、生活停顿,不能一刀切、简单化。戴着口罩抓发展,对疫情防控的要求更高,更需要对标“快、准、严、实、细”的要求,进一步科学防控、精准防控。
在漳州区域内,有办理健康服务卡的货运车辆直接放行;实行市域内核酸检测结果互认;有条件的监测点设置外省及外地市车辆通行通道,方便本地货运车辆、私家车快速进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外防输入”各项工作既要严格有力度,也要柔性有温度,既保安全又保畅通,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群众及企业正常生活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