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漳州发现本轮新冠肺炎疫情首个病例,漳州市公安局警航防疫专班立即启动全市无人机疫情防控预案,巡特警警航无人机战队随即进入战时实体化运作,第一时间调派11名飞手、地面保障人员和11架无人机及挂载装备奔赴一线,化身“空中卫士”,转战4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克服种种困难,连续作战、通宵达旦开展工作,与病毒抢时间、拼速度,成为阻断疫情传播风险的“奇兵”。
全息感知 辅助指挥决策
“漳州公安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摄制这么详实的封控区和管控区全景图着实不易,给我们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台商投资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人表示。
警航无人机战队到达台商投资区后,第一时间开展工作,操作制图无人机精准规划航线,高效完成各封控、管控区域正射影像摄制和全景图拍摄,应用5G网联和AI算法实时监测核酸采集点秩序。全景图精准详实的实时地理信息为防疫一线实施精准封控、精细管理和全面保障提供强有力的全息数据支撑。
“这个时候就是体现我们漳州公安担当的时候,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减少群众受到伤害,这也是我们传承‘漳州110’精神的体现,再快一秒、再精准一点、再详实一些,就能为阻断疫情提供更加硬核的保障。”市公安局警航防疫专班负责人张景伟说。
高空广播 助力防控宣传
为进一步加大封控、管控区的宣传和劝导力度,提高民众的配合度,防止发生人员外溢及其他涉疫违法犯罪行为,警航无人机战队各个攻坚击破,充分发挥无人机“机、智、灵、动”的优势,让警用无人机充当防疫人员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给参与现场管控的民警插上“腾飞之翼”。警用无人机搭载高音喇叭,用普通话和闽南语不断地穿插广播宣传,让防疫更“接地气”;对聚集和其他违规行为的劝导,让封控、防控管理更加安全、文明、规范。
“疫情防控严格的要求,使得我们的警力难以深入封控、管控区进行有效的宣传和劝导,但该项工作如果做不到位又将让疫情防控的成效大打折扣,甚至前功尽弃。”警航中队中队长高明珠说,“所以我们采取无人机宣传劝导的方法,最大限度避免人员接触和病毒的二次传播,也可以大幅缩减人力和时间成本。”
智能监测 严密秩序管控
芗城区某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在这次疫情中,我才真正感受到漳州公安‘科技赋能、智战疫情’的创新做法,也真正体会到了警察的不易。”
针对全员核酸检测,采样点多易造成秩序混乱和人员聚集风险的实际,警航无人机战队事先与指挥部沟通,创新视频监控与无人机快巡速处相结合的战法,与地面巡逻全天候密切配合,对管控难度较大的采集点采取人、机一体化的维序管控。
本次投入防疫的警用无人机功能更强,通过5G网联和前端AI算法,实现几乎零延时的图像回传,对采集点人流、车流量等态势感知更灵敏、更智能,并采取广播警告与强光警示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地面巡查+空中监管”立体式、全方位、无死角的巡查管控模式,对各类突发状况做到了早发现、早处置,确保各核酸采集点秩序井然。
空地联勤 精准服务保障
“隔离不隔爱”,为保障群众切身利益,警航无人机战队秉承“用科技换警力”“向科技要效率”的防疫理念,主动作为,勇挑重担,针对各隔离点陆续出现的民生和医疗等方面问题、难题,警航队员们刻苦钻研、群策群力,摸索出了一套针对小批量、多批次、非接触的“点对点”应急物资投送模式,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技战法,被亲切地称为“空中快递小哥”。
警航无人机战队还借助无人机多角度多喷头高密度喷洒技术,进驻封控区和管控区等重点点位进行“硬核”消杀,解决了人工消杀费时费力且不彻底的问题,全方位无死角完成特定区域消杀作业,提高了疫情防控水平,得到了人民群众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这些天,我们基本上是吃泡面,每天睡眠时间也就四五个小时,但是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我感觉再辛苦也是值得的,疫情不退,我们坚守;群众需要,我们随时都在!”警航无人机战队队员郑嘉诚说。
截至目前,漳州警航无人机战队累计飞行720余架次,310余航时,广播宣传26航时,劝导各类违反防控规定573人次,开展隔离区域空中消杀5轮次,投送应急物资和协助地面开展设施检查9次。
⊙韩志忠 王进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