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牧童遥指杏花村图粉彩瓷板 2022年04月08日

清乾隆“牧童遥指杏花村”图粉彩瓷板

⊙刘卫平 文/图

时至清明,春和景明,万物繁盛,又是一年踏青郊游的好时节,同时也是数祖追宗,祭祖扫墓的节日,这时,身在异乡的人们会带着惆怅的心情走向返乡祭祖的归途,去缅怀那些逝去的亲人,图中这件粉彩瓷板正寄托了古人同样的情愫。

此瓷板生产于清代乾隆年间,呈长方形,长38.5厘米,宽29.7厘米,胎质坚细,釉面平整。正面以粉彩描绘山水田园图景,取意“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境,画面中老翁头戴蓑帽,携一童子肩挑行囊,越过清溪小桥,回身似与对岸牧童遥相问询,牧童坐于牛背,抬手遥指远处杏花林中村落,三两屋舍掩映于花影树荫之间,峰峦层叠,远江浩渺,近水湍流,岸上翠青,共同展现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整幅画面将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瞬间定格住,画面栩栩如生,意境开阔深远,构图层次分明,纹饰描绘细致,粉彩设色明丽,诗意画意并茂,令人身临其境,为乾隆粉彩佳品。

瓷板一般指的是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中国的瓷板画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到了明中叶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出现,清中期,随着清代瓷艺的迅猛发展,当时的瓷画艺人致力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因此瓷板画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重要的商品瓷。

瓷板画既是瓷,又是画,它是陶瓷艺术摆脱纯工艺装饰、融入文人绘画而形成的陶瓷新门类。品种非常多,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等。绘画、纹饰内容涉及面也很广泛,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翎毛、鱼藻、吉祥图案等,几乎无所不包。

瓷绘工艺是瓷板画最重要的装饰手段,诸多制瓷艺术家都会运用这种方式为自己的作品增光添彩。有融书法于其中者,有融篆刻于其中者,有融国画于其中者,或简约质朴,或纷繁华丽,或栩栩如生,或意境高卓。别出心裁,各具特色。

瓷板画之所以绵延几千年而不衰,甚至在当代艺术陶瓷中亦倍受追捧,与它所具有的独特性是分不开的。首先,它不仅需要绘制,还要两次入火烧制,加之是瓷的质地,易发生变形、窑裂,成功率极低,所以出品几乎皆是精品。其次,以本身就具平整光洁美感的瓷板作为画作载体,能显出画幅色彩鲜明、靓丽、浓烈的审美意境及独特高雅的细腻感来,上面的构图、线条、色彩等都不会走样。再者,瓷板远比纸、绢等具有更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不怕潮、霉,不易变质。一旦作品完成,色彩将经久不褪,常年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