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彩雕瓷“多子多福”笔洗(正视)

粉彩雕瓷“多子多福”笔洗(背视)
毛笔,是古时主要书写工具。毛笔用后要洗净余墨挂起,以免笔尖干枯凝滞。笔洗,是用来盛水洗毛笔的器皿。笔洗的造型十分丰富,以钵盂为其基本形,变换出长方洗、玉环洗、葵花洗、梅花洗、百折洗、卷口洗等造型。除此之外,笔洗的材质也是种类繁多,早期用贝壳、玉石制作笔洗,后来出现了瓷、铜、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不同材质的笔洗,但最常见的是瓷笔洗。笔者友人藏有一件清代葫芦形制粉彩雕瓷“多子多福”笔洗,品相出众,难得一见。
“笔洗”一名具体出现在哪个朝代,学界说法不一。北宋吴淑在其《砚赋》中记载:“笔运翰染,浮津辉墨。学时方俟于冻开,洗处常闻于水墨。”可见,笔洗在北宋时期已经成为学者笔下所关注的对象。明代开始,“笔洗”常见于诸多文献。如屠隆的《文房器具笺》、高濂的《遵生八笺》、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嵇璜、刘墉等撰写的《续通志》等。因此可猜测“笔洗”一词应成文于明代,之前应以“洗”通称之。
作为文人书斋案头的文房用具,笔洗不但实用,而且具有艺术价值,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深得追求精致生活的文人墨客喜爱。笔者藏友手中的清代笔洗为粉彩雕瓷,高4.5㎝,长18㎝,宽10㎝,藏品取葫芦为形,器身花叶藤蔓缠绕,布局合理,釉面匀净亮丽,釉水盈润玉化。笔洗内里有对联曰:“愿作春泥滋嫩李,甘为秋雨润新花。”器物动静结合,造型周正别致,刻瓷工艺精美,呈色稳定鲜艳,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葫芦在中国民间的吉祥寓意,人们经常提到的有两种。一是“多子多福”。这个寓意的来源,是葫芦多籽,而“籽”与“子”谐音。二是“福禄”。这个寓意的来源,是葫芦与“福禄”谐音,而福和禄是人们都追求的东西,所以葫芦就成了人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象征。葫芦的藤蔓也被赋予了连绵不断的寓意。连绵本身无所谓吉还是不吉,但在前面缀上福、禄、寿、子,它就有意义了,意味福、禄、寿、子连绵不断,因为与“子”相关,就有了代代相传的意思,此皆是因为葫芦的藤蔓非常之长而又缠缠绵绵。该笔洗取葫芦多重吉祥寓意加工而成,可谓独出心裁。
粉彩瓷是中华传统四大名瓷之一。它以粉润雅致闻名世界,多样的色彩、丰富的层次、精致的画风使得它自从创烧就被皇家以及老百姓追捧。清代嘉庆道光之后,粉彩瓷占据了我国陶瓷生产的主流。粉彩雕刻这种艺韵独特,有着文人艺术的才情与巧妙,精美却不失拙朴之气的艺术现如今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收藏前景也很是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