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佩戴口罩在疫情防控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部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始转向“抗菌抗病毒”口罩等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抗菌抗病毒”口罩消费风险提示称: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宣称“抗菌抗病毒”非医用口罩产品在临床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验证的前提下,添加抗菌剂会引入新的风险。
不得不说,功能性口罩十分吸引人。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抗菌抗病毒”非医用口罩十分畅销,部分产品月销量在20万以上,在商品评价中,不少消费者给出了五星好评,并表示“多次回购,质量没话说”“便宜好用”“已推荐同事购买”。
国家药监局指出,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宣称“抗菌抗病毒”的非医用口罩,一般通过共混、喷涂等方式添加各类抗菌剂,主要添加物包括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季铵盐、铜离子/氧化铜、中药提取物等,该类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开展充分研究和验证。
在安全性方面,应对口罩抗菌剂脱落导致的对正常人群长期吸入的风险进行评估;在有效性方面,应对抗菌剂的加入是否影响口罩过滤效果以及抗菌剂的抗菌抗病毒的效果进行验证。而该类口罩产品在临床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验证的前提下,添加抗菌剂会引入新的风险。当前,在医疗器械的上市前评价时,该类产品持续、长期使用的风险受益比不足,尚不具备显著的临床意义。
口罩已成为出行、生活必备品,一般人群该如何选择口罩呢?日常生活中,选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就可以满足疫情防控要求,室内办公的工作人员、超市购物的顾客、公交车上的乘客、在校学生等一般人群,都适合佩戴。儿童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并标注儿童或青少年颗粒物防护口罩的产品,因儿童脸型较小,与成人口罩边缘无法充分密合,不建议儿童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而可能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的高危人群,原则上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级别)并佩戴护目镜。对某些心肺系统疾病患者来说,佩戴口罩前应向专业医师咨询,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口罩。
此外,消费者在选购口罩时,首先要查看包装标识是否包含“医用”“无菌”“灭菌”等字样,有无生产许可证、注册证编号,选择正规生产厂家,谨防假劣产品。■本报记者 王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