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游旺季时多地疫情暴发使得旅游业遭遇“倒春寒”,但在漳州疫情防控保持社会面“动态清零”的有利局面,上个周末,已有不少市民游客踏上“本市游”旅程,为旅游行业吹来迟到的“春风”。
记者在漳州高新区南山文化生态园看到,游客大多能自觉佩戴口罩,驻足观景时稍微拉开距离,不扎堆。在龙文区漳州碧湖万达广场,市民排队配合工作人员核查健康码、测体温。在龙文区江滨路国贸天成附近儿童户外游乐场,前来游玩的儿童和家长们大多全程佩戴口罩。不少公园、景点等公共场所设置有文明旅游提示牌,以“文明是最美的风景”“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预防千万条,口罩第一条”等柔性标语提示游客,文明旅游从点滴做起,疫情防控人人有责。
但也有部分市民未能自觉做到文明旅游,未能积极主动配合景区或商城等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有市民在被保安要求出示健康码时以没带手机、不会用手机为由,试图“溜”进商城;也有市民戴口罩仅仅为应付入园检查,在公共场所未能自觉全程佩戴,不避人群随地吐痰。
文明旅游,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一花一草一木皆是风景,一静一动一行皆显文明。积极主动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自觉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是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文明旅游的重要内容。
“五一”劳动节小长假将至,作为春节假期后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长假,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漳州有望迎来出游小高峰。而近期国内本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有效控制和降低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风险,广大市民切记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上好“文明旅游+疫情防控”双保险,人人争做文明游客,在旅游中践行文明,与文明相伴,让风景更加迷人,让出行更加安全。
首先,别忘记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发布的病例行动轨迹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调整变化情况,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出行前了解文化和旅游、交通运输、气象、卫生健康等部门发布的出行提示,了解目的地天气、卫生、交通、自然灾害和社会治安情况,尽量选择安全的目的地旅游,有效规避出行风险。
其次,出门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实行分餐公筷,做到无预约不出行。同时,建议随身携带手套和消毒剂等防护用品。带孩子的市民要看护好孩子,提醒孩子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到不扎堆、不聚集。如无特殊情况,请勿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如必须前往,务必提前向所在社区(村)、工作单位报备,提前了解当地的疫情形势和疫情防控政策,做好个人防护。
再次,自觉遵守公园、景区秩序。配合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自觉接受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密接码等要求。爱护景区植物、设施设备,爱惜生态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不乱刻乱画。人员较多时要听从景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引导,注意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及时消毒和洗手,做到文明游园。
最后,从中高风险地区返回,必须配合属地相关防控措施。该做核酸做核酸,不隐瞒行程,不存侥幸心理。
春光正好,长假在即,市民出游应不忘防疫,切实做到文明旅游从点滴做起。
■本报记者 张 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