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其中,在房地产方面,涉及合理确定最低首付比例、最低贷款利率,以及部分人群延后偿还个人住房贷款等。
具体来看,《通知》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辖区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解读称,这是2016年以来央行首次对最低首付比例提出新要求,预计今年二季度各地降低首付比例、激活合理住房消费需求将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从实际过程看,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的效果也会更好,有助于促进今年二季度住房交易市场的活跃。
值得关注的是,受到疫情等影响,部分购房人在偿还房贷方面压力倍增。对此,《通知》明确,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及时优化信贷政策,区分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区分受疫情影响的短期还款能力和中长期还款能力,对其存续个人住房等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予以支持。
对此,严跃进分析称,在疫情冲击下,购房者月供还贷面临冲击。此次央行政策,充分考虑到疫情带来的利空影响,对于减缓疫情带来的冲击、确保购房者还贷压力的减少、防范房贷领域出现违约风险、确保房贷市场稳健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