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漳州战役胜利的 原因及其启示 ▱吴艺芳 2022年04月20日

1932年4月,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一举攻克漳州,取得大捷。漳州的老百姓传说:“红军有神人指点,在张贞49岁的时候,选择4月19日打四十九师,占领漳州49天,焉有不胜之理!”老百姓的传言给漳州战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今天我们回顾漳州战役,则要认清漳州战役必胜的原因。

漳州战役胜利的原因分析

1932年,中央红军主动进攻,发动了赣州战役和漳州战役,结果赣州战役失败,损失巨大,漳州战役胜利,成果丰硕。仔细分析,漳州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有:

(1)指导思想正确及部署周密。漳州战役是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取得的重大胜利,展现了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与非凡胆识。在战略方针上,毛泽东高瞻远瞩,从全局利益出发,针对敌军步步紧逼的政治形势,提出了“跳出敌人的包围之外,采取进攻的外线作战”方针,最终成功地牵制住敌人,有效保卫了中央苏区。同时,在作战对象选择上,毛泽东遵循一贯的“专打弱敌”军事原则,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正确分析敌我综合实力,指出“漳州难守易攻,故我一军团及七师不论在龙岩打得张贞与否,切拟直下漳州”。漳州战役打响后,张贞第四十九师外强中干的弱点暴露无遗,敌军不堪一击,最终红军大获全胜。后来,聂荣臻回忆道,“打赣州,没有打下来,吃了个大苦头。打漳州,打下来了。吃了一个甜头。两者相距一个多月。两相比较,究其原因,赣州,是敌人的强点,又有国民党大部队增援,再加上我们侦察警戒疏忽,所以吃了亏,毛泽东一开始就不主张打。漳州,是敌人的薄弱点,毛泽东就赞成我们打,并且亲自指挥我们打,取得了胜利。所以,选择敌人的弱点打,应该是我们处于劣势的部队绝对要遵守的一个军事原则。”

(2)广大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善战。漳州战役之所以在短短几天内就取得重大胜利,是和广大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善战分不开的。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凭借着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我军行动迅速,使敌人都来不及组织充分的防御,就歼龙岩、漳州守敌于不备中。在龙岩首战中,东路军各部4月10日凌晨开始隐蔽前进,上午7时就消灭考塘守敌,并于当天下午一鼓作气,兵分两路攻打龙岩城。仅仅一天时间红军就攻下了龙岩,消灭张贞部队两团左右,缴获许多枪支军用品。随后,红军进漳突破天宝大山防线,消灭张贞第四十九师主力的时候,也同样只用了一天时间。可以说,漳州战役整个战斗速战速决,充分体现了“快、猛”的战斗作风。多年后,杨成武在回忆当年这场战役时,就颇有感触地说:“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进行的漳州战役,是一场打得痛快淋漓、干脆利索的战役,是一场凝结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指战员智慧与心血的胜利之战。”

(3)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与支持。中国工农红军从创建之日起,便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始终将人民群众视为坚强后盾,紧紧依靠,因此在艰苦的斗争中才深受拥护。在攻打漳州前夕,刚好是春荒季节,红军粮食紧缺,正是苏区人民节衣缩食,“自愿节省三升米,便宜卖到粮站”,才帮助红军筹集到了东征的军粮;在进军天宝大山途中,突然山洪暴发,正是当地老乡帮忙架起跨溪绳索,红军大部队才得以强渡永丰溪,顺利到达预定的作战位置;在十字岭战斗中,正是内洞村群众不顾危险,翻山越岭给红军带路,保障红军后勤,从火线救护伤员,帮助红军最终攻占了敌右翼防线最后一个阵地;成功攻克漳州后,又是依靠当地人民群众肩扛手提,红军才顺利把缴获的大量物资运回中央苏区。正所谓,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在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下,红军最终取得了漳州战役的胜利。

漳州战役胜利的启示

漳州战役的胜利,既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也蕴含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调查研究是政策制定的前提和基础。漳州战役之所以取得胜利,最根本的就在于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军事形势的变化,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的,它符合当时形势的发展变化。事实证明红军主力走远了,敌人也没能占领苏区,反而被我军吸引到外线大量歼灭,对保卫和扩大苏区起了重大作用。

(2)在遇到挫折时既要坚持真理又要注意处理问题的方式。江口会议后,毛泽东的正确意见虽然一时未被采纳,但是毛泽东不再像原来那样言辞激烈地批判,而是采取了耐心说服的原则,表现出了更多的耐心和韧性。江口会议后,他服从会议决定,跟随部队一起行动,在行军过程中耐心细致地向林彪、聂荣臻等阐明自己的主张,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加上周恩来的积极支持,中央局和中革军委最终同意第一、五军团入闽。可见坚持真理的同时,坚持斗争和注意方式方法,团结是非常重要的。

(3)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革命获得胜利的基石。漳州战役的胜利是充分发动群众,群众拥护和全力支持的结果。广大群众不但节衣缩食,支援军粮和筹措经费,而且还亲自组织支前队帮红军运送物资,传递情报等,为漳州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漳州战役的胜利和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是分不开的,人民群众永远是革命事业的基石,党和红军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所以任何时候都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坚持人民至上,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

9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历史,漳州是一片有着光荣传统的红土地,革命先辈留下来的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必将成为我们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