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五部门出手整治“剧本杀”: 未成年人非节假日禁玩 2022年04月27日

近年来,随着《明星大侦探》等推理综艺走红,“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具有沉浸式体验特点的剧本娱乐经营活动,深受年轻人的青睐。伴随着行业的“爆发式”增长,随之带来的是一些不良内容及安全隐患,加强引导、规范监管、强化品牌建设刻不容缓。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规范剧本娱乐经营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拟规定剧本娱乐经营单位应当坚持正确导向,建立内容自审制度,确保内容合法等。

“剧本杀”走红同时问题不少

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消费者规模或达941万人次,超七成的消费群体在30岁以下。而这个市场有1/3是由未成年人撑起来的。

市场高速增长的背后却存在着问题。为了吸引玩家,一些剧本内容存在色情、暴力等元素,低俗内容在“剧本杀”市场中有泛滥之势。

阮先生是一位“剧本杀”资深玩家,他告诉记者:由于玩法的特殊性,许多“剧本杀”的剧本内容加入了死亡、谋杀、赌博等负能量元素,而且这部分行为追查困难,主要依靠玩家举报,又缺乏明确衡量标准,这类剧本的数量也难以量化。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剧本杀”是一把双刃剑,适合的场景、健康的剧本、适度地参与,对释放精神压力、丰富想象力、锻炼观察分析能力、加强人际沟通等有积极意义。

但如果不分剧本内容和互动形式,过度沉溺玩“剧本杀”,则可能影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养成,甚至可能滋生暴力、欺凌等问题。

规范发展离不开行业自律

针对上述现象,《通知》提出,剧本娱乐经营单位应当自经营之日起三十个自然日内将经营场所地址以及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名称、作者、简介、适龄范围等信息,通过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报经营场所所在地县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备案。

《通知》要求,剧本娱乐经营单位应当坚持正确导向,建立内容自审制度,对剧本脚本以及表演、场景、道具、服饰等进行内容自审,确保内容合法。剧本娱乐经营活动不得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鼓励创作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剧本脚本。

非节假日未成年人禁玩

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通知》要求,剧本娱乐经营单位使用的剧本脚本应当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设置的场景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应当在显著位置予以提示,并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剧本娱乐经营活动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

业内人士指出,“剧本杀”作为被大众接受、欢迎的文化消费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有利于填补相关漏洞,规范行业发展。与所有文化产品一样,“剧本杀”等娱乐活动既要能给青少年带来良好的文化体验,又能传递正能量,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三观”,这样才能带动市场良性发展。

☉本报记者 许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