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童玩”竹竿舞 2022年04月29日

孩子们跳起晨间竹竿舞 本报记者 严 洁 摄

“相牵手,好朋友……”伴随着闽南童谣的歌声,上午的晨间户外游戏时间到了。龙文一幼中班的小朋友们来到了操场上“童年院子”的竹棍区域,大家分头忙开了:有的小朋友拿到了绑着蝴蝶的竹竿,有的小朋友拿到了长长的竹竿,有的小朋友搬来了红的黄的绿的“积塑”,老师帮忙搬来了伸缩栅栏和地垫……不一会儿,随着音乐《瑶族舞曲》轻快的旋律,小朋友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在各自喜欢的游戏区域里活动了起来。这是日前在龙文区第一幼儿园见到的场景。

在竹竿舞区域,五组“积塑”两两相对摆放,中间是约1.8米的长竹竿,由两个小朋友蹲在两侧,小幅度上下抖动竹竿,小朋友们排好队,有序地蹦蹦跳跳通过竹竿,竹竿上的小铃铛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孩子们迈着轻快的步子出发,愉快地跳跃,并有序地通过一根根竹竿。

在“经典童玩”区域,林子程和欧阳泽楷两个男孩子手里各有一个竹高跷,只见他们的小脚踩在高约20厘米的突出部分,小手握着竹竿,还能行走自如;几个小女孩,手里拿着小动物的竹竿,在互相追赶,女孩子们一边跑,一边看着头上的蝴蝶,纷纷露出了笑脸……

龙文一幼黄筱婷老师介绍,“扑蝴蝶”这个游戏的雏形缘起于孩子们对“一根竹竿,百样玩法”的自主探索,以经典绘本《三只蝴蝶》故事情境为蓝本,融合创造性戏剧手段,初步预设在跳拍“花朵”合并追逐跑玩法。而后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及兴趣所在,结合《小猫钓鱼》故事情节中“小猫分心扑蝴蝶”场景,增加了追逐竹竿障碍跨跳跑难度,很受孩子们的喜欢。

据了解,近年来龙文一幼注重运用创造性戏剧手段,营造多彩体育游戏情境,旨在提升幼儿体能、强健幼儿体魄。“尤其是民间游戏项目,我们引导幼儿利用漳州百姓家中方便收集的古早玩具、易取易得的低结构材料自主游戏,开发多种玩法。”这样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既能获得动作发展的核心经验,锻炼独立自主、敢于挑战的优良品质,又能感知“闽味童年”接地气的乐趣所在,充分体现了闽南文化在幼儿游戏中的赓续传承与时代创新。 ⊙本报记者 苏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