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声是民建福建省委书画院漳州分院成员,更是中国女排的资深球迷,虽与女排素未谋面,却40多年如一日,默默关注着中国女排的成长,无论巅峰或低谷,始终为女排姑娘们加油呐喊。
“1981年,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七战全胜,问鼎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我是在舰艇上看的比赛,当时那叫一个兴奋啊!”忆起40多年前观看中国女排比赛的场景,车声略显沧桑的脸上瞬间绽放出少年般意气风发的笑容。那一年,刚满18岁的他在浙江舟山当兵。当时整个连队只有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战友们挤在电视机前,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看到夺冠的时候,整艘舰艇都沸腾起来,我们举起手中的水杯呐喊庆祝。那时候战友们都是二十上下的年纪,也跟现在的年轻人一样,追星啊!对女排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
中国竞技体育集体球类项目首次获得世界冠军,而这支队伍的重要训练基地就是在自己的家乡漳州,这让车声在部队里倍有面子,战友们都羡慕起了这个从中国女排腾飞的摇篮走出来的少年。
首夺世界杯冠军之后,中国女排又连续获得1982年第九届女排世界锦标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第四届女排世界杯赛和1986年第十届女排世界锦标赛等赛事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女排队伍。在那个信息传播并不发达的年代,车声常常通过报纸关注着女排的每一次大赛。从部队退伍回到漳州以后,更是千方百计通过友人了解女排在漳州的训练情况。“虽说不能到基地目睹她们的风采,但是能够打听到一点消息,也觉得很开心。”
1992年,中国女排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失利,陷入低谷。而新建的腾飞馆因资金短缺还未竣工。漳州市委市政府号召“人均捐赠一元钱”,尽快建好场馆,让女排更好地训练。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学校,广大干部群众纷纷响应,助力“漳州女排腾飞馆”建成投用。“作为漳州人,那是义不容辞的。”车声也毫不犹豫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车声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和古巴女排的铜牌争夺赛。“3:1,中国队赢了,陈忠和哭了,我也哭了。”当年的场景历历在目,车声说,“也许很多人都关心她们飞得高不高,但作为娘家人,我更关心的是她们飞得累不累。这一路走来,她们太不容易了。”
4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少年已近花甲,皱纹变深了,头发变白了,腿脚变慢了,但对女排的情怀丝毫未曾改变。无论是五连冠的辉煌,还是汉城奥运会后的低落,抑或2016年重回世界之巅,作为中国女排的资深球迷,车声始终不遗余力地为女排姑娘们呐喊助威。“中国女排40载追梦之旅跌宕起伏,让我明白了竞技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但中国女排精神始终都在,并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车声说。 ⊙陈细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