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清
闽南俗语“无三不成礼,无四不到底”,意为同事朋友间互相送礼,起码要有三件物品才能构成礼数;如果送上四件物品,就像四方桌四脚落地十分稳当,象征着双方的友谊会更加牢固。
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三”,如叫人团结叫“三人成虎”,叫人不要说话叫“三缄其口”,叫人思考叫“三思而行”,叫人反省叫“三省吾身”,发号施令叫“三令五申”。特别是在一些行为礼节方面更是注重“三”,如敬神祭祖要焚烧三炷香,崇敬先人要三鞠躬,设宴席请客讲究“酒过三巡”,新婚夫妇要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家公家婆,上朝拜见皇帝要“三呼万岁”。由于人们注重“三”,“三”便成为礼数的象征,人们互相送礼以三件物品为起点,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礼节。由三而四而五六七,则随人之所愿,所以说“不到底”。
由送礼的“说三道四”,言及礼遇他人的“说三道四”。在这方面,三分时期的蜀主刘备堪称楷模。刘备“三顾茅庐”礼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打天下的故事路人皆知,但他在礼请诸葛亮之前,就曾请徐庶当军师,多次打败曹军。曹操知徐庶之才,便利用徐庶母亲身在曹营之便,假借徐母的笔迹写信骗取徐庶归曹。徐庶为尽孝不得已辞别刘备,刘备部下劝刘备杀掉徐庶以绝后患,刘备说他绝不做不仁不义之事,当晚与徐庶相泣对饮依依惜别以至达旦,次日清晨又在城外安排宴席为徐庶饯行,其后又亲自策马“送了一程,又送一程”,看到眼前的树木遮住了徐庶远去的身影,又恨不得砍尽眼前的树林。后来的“三国通”便把这段故事概括为刘备“四送徐庶”,与其“三顾茅庐”互相辉映,以体现刘备真诚礼遇能人、友人的美德。看来,不管是给人家送礼或者对待友人,除了讲究“无三不成礼”,必要时还得讲究“无四不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