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在预制菜风口上,如何炒出“漳州味”? 2023年11月07日

▼加工车间内,企业员工在包装加工好的食材。 扬方食品 供图

◀海蛎煎产品 扬方食品 供图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作为餐饮“新风口”,一路高歌猛进、加速崛起,成为热门“赛道”。

今年,“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中同样提出,要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

政策红利释放,市场需求明确,随着预制菜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不少地方都将其作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赛道”,纷纷加以支持。

作为南方首个“中国食品名城”,漳州拥有2500多家食品企业,这里生产的水产品、果蔬罐头、休闲食品已经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漳州企业和政府正协同发力,共同迎接产业发展新机遇。

独具“山海味” 预制菜产品从漳州走向千家万户

近日,记者在位于芗城区金峰开发区的漳州忆霖食品有限公司的预制菜加工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赶制红烧牛肉、咖喱鸡等预制菜产品。

这家1987年创立于台湾的企业,在北京、上海、越南等地拥有9个工厂,主要生产调味酱料、色拉酱、保健食品、冷冻鱼浆等食品。在漳州的工厂,他们选择将生产主力聚焦在速冻调料包、速冻酱料包等产品上。

“漳州食品产业集中,门类齐全,加上我们自家原有的酱料,在这里发展‘预制菜’产业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忆霖食品相关负责人表示,漳州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今后,公司还将结合这个优势,开发菌类预制菜产品。

如其所言,漳州不仅拥有以焙烤食品制造、罐头制造、肉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果蔬食用菌加工、粮油饲料加工等门类为主的食品产业体系,还有福建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从原材料、调味料到生产、包装,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发展预制菜产业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其中,漳州富饶的水产资源,就为许多预制菜企业提供了便捷、经济的产品加工原料。

“我们的产品都是就地取材,目前卖得最火的海蛎煎,原材料就是当天直接收购的。从海蛎被采收上岸到产品制作完成,只需几个小时,十分新鲜。”漳州扬方食品有限公司电商负责人刘高怀说。该公司以漳浦丰富的海鲜为原料,创新推出黄金目鱼糕、海蛎煎、紫菜海蛎煲、虾心油条等多款预制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有口皆碑,每年的海鲜预制菜产品销售额达2000万元。

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不仅让食客们吃得更香,也让农民们尝到甜头。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当前,东山、诏安等地已初步形成水产品预制菜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当前,不少漳州食品龙头企业在预制菜赛道上发力:紫山集团开发出的披萨、小酥肉、酸菜鱼等“到饭点”系列预制菜产品,已在国内不少连锁卖场、电商平台销售;立兴食品创新运用其特有的冻干技术,开发出冻干米粉、冻干粥、冻干云吞等即食预制菜;以生产肉制品发展起来的御厨食品,将水煮牛肉、鱼香肉丝饭、松茸土鸡汤等美食制作成自热食品系列,销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业务拓展到高速公路服务区、铁路、轮船、航空等领域。

各式各样的预制菜产品正从漳州的流水线走出,销往全国各地,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烹香“家乡味” 既要美味也要保胃

在瑞竹岩脚下,福建鑫达隆盛供应链有限管理公司正开足马力生产。从食材的清洗、分拣、分切到菜肴热加工处理、米饭炊煮,再到真空冷却、冷链包装和速冻外包……整洁有序的车间里,工人们正按照标准化工序熟练操作着一台台智能化设备,为即将交付的冷冻商务餐忙碌着。

“公司各生产车间最大程度采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设备,尽可能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生产管理,保证食品安全。”鑫达隆盛总经理杨君贤介绍,除了保障生产过程干净、卫生,机器设备的标准程度高,有利于保证预制菜的口味统一。

食品产业的生命力在于安全,预制菜企业要想“一路长虹”,必须牢牢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从‘菜园子’到‘菜盘子’,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杨君贤告诉记者,作为一家致力打造“中央厨房+中央工厂”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的企业,公司业务涵盖健康营养餐、便捷预制菜、豆制品生产、净菜半成品加工和食堂托管运营五大板块,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公司所有产品的食材都全程可溯源。

此外,预制菜产品要想获得消费者认可,“美味”也是关键一环,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创新研发能力。为此,在公司筹备期间,杨君贤多次往返福州、厦门等地,成功邀请到国宴闽菜大师、中华金厨协会创会会长林庆祥领衔公司的“友鸣”预制菜开发中心。开发团队从“品其味、闻其味、调其味”到“寻其道、尊其道、展其道”传承创新,汲取闽菜精髓,开发出“友鸣央厨”“友鸣山海”系列预制美食。

据介绍,每研发一款预制菜,团队都要从口味、观感、营养、包装、安全性等多个维度考虑,力求选取当地、当季食材,科学配方,找出最适合的原料和加工工艺。目前,公司已开发出以佛跳墙为代表的金汤盆菜系列,以五香卷、韭菜挞、炸醋肉、姜母鸭为代表的闽南小吃系列产品等,每样产品都极具福建特色。

凭着这份对品质和美味的追求,鑫达隆盛收获了众多客户的认可。尽管今年年初才刚投产,但如今合作对象已经有不少大型企业。公司还计划开拓海外市场,让世界各地的福建乡亲都能吃到地道家乡味。

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从当地食材、传统小吃中获得启发,既保证舌尖上的美味,又守住舌尖安全,这就是漳州预制菜成功“出圈”的制胜法宝。

打响“漳州味” 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抓住市场热点,多点开花。当下,漳州食品企业正加速进军预制菜领域。目前,全市拥有与预制菜有关联的上下游企业800多家,其中罐头企业67家、水产品加工企业57家、速冻食品企业317家。

发展预制菜,漳州底气十足。但要如何发挥独特优势,让“漳州味”走向世界?漳州预制菜产业发展痛点和堵点在何处,如何破解?

一方面,受制于产品特性,不少预制菜产品,尤其是水产品预制菜,都需要通过冷链配送,而漳州大多数企业只有单一的生产基地。忆霖食品和扬方食品一致认为,高成本的冷链物流是制约企业业务向外辐射的主要原因。

“一些小餐厅和电商消费者的需求量较小,只能通过快递配送,但是支持冷链的快递企业运输成本普遍较高,买方和卖方都觉得划不来。”刘高怀表示,预制菜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冷链快递业需“跟上脚步”。

另一方面,随着使用预制菜的渠道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消费者对预制菜产品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预制菜从业者认为,近阶段预制菜引发诸多争议的背后原因,是行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回顾老百姓的餐桌,预制菜并非新鲜事物。速冻水饺、八宝粥、罐头,甚至免洗免切的蔬菜,这些屡见不鲜的食物其实都属于预制菜范畴。“预制菜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大类,目前整个市场还是一片‘蓝海’。”杨君贤指出,种类丰富是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但在标准尚未明确的前提下,容易出现监管漏洞,造成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这也是人们对预制菜心存担忧的原因。

对此,今年以来,市商务局多次深入我市预制菜企业开展调研,充分听取企业发展诉求和意见建议,围绕预制菜产业的政策制定、品牌打造、产业联盟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

同时,为了强化预制菜产销对接,近日,市商务局通过举办预制菜产业产销对接招商活动,为上百位采购商代表与众多预制菜企业提供交流平台。市海洋与渔业局也召开了首场水产品预制菜供需对接交流会,有效促进水产品预制菜产业发展。

接下来,漳州将围绕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相关措施,在财政、金融、物流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培育预制菜产业和产业园,对产业升级、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品牌、行业管理、相关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大工作举措,为预制菜产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 林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