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以争促增——全市各地实施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行动成效巡礼 龙海 2024年04月11日

万洋众创城一期

▲特尔福智能电机生产线

核心提示

抽枝育穗、萌芽破土、抽穗扬花……四月的龙江孕育着无限生机。

同样蓬勃生长的,还有一幢幢标准厂房大干快上,一片片工业园区如火如荼,一个个产业社区热火朝天。

正因为产业基础扎实、区位优势明显、优质要素集聚、发展潜力巨大,一系列优势有效支撑着龙海乘势而上,打造更多产业新增长点。

于是,我们看到拔节生长的龙海,看到日新月异的龙海,更看到龙海产业的动能之变、形态之变、内涵之变和品质之变。

“转型+改造+试点” 竞速产业社区新赛道

着力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现代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加快打造高质量产业社区。

转型升级,促进产城融合。加快推动工业园区向产业社区转型发展,科学梳理产业空间、园区定位、功能用途,谋篇“一区三园多基地”产业布局。一区即龙海经济开发区,三园即健康食品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零碳产业园,多基地即8个基地,在此基础上,整合完善各类产业集聚空间,划定四个产业社区,即健康食品产业社区、浮宫双创产业社区、港尾汽车产业社区、隆教零碳产业社区,打造产城融合、配套完善、生活高质的产业社区。

改造提升,盘活低效用地。深化“清三低、破五未”行动,用真金白银鼓励企业改建扩建、拆旧建新,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推进“工业上楼”,提升亩均效益。璟沃产业园采用“零地增资、空间换地”,拆除重建17栋单层厂房,园区建筑面积从6.7万平方米增加至60万平方米,容积率提升至3.0,飞业食品改建6层标准厂房,联众物流园、状圆食品盘活闲置地块,3月竣工。今年计划实施改造提升项目30个,用地800亩,总投资20亿元。

试点先行,探索未来模式。以新兴产业、创新创意产业为主导,以万洋众创城、远荣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为载体,打造总面积8000亩的浮宫双创产业社区。区属国企深度介入,发挥基金杠杆作用,探索“基金+产业园”新模式,高效推动产业社区标准化融资、建设和运营。国投集团将建设集人才公寓、办公酒店、社区商业、文体中心、光伏充电等配套完整的产业园生活广场,城投集团成立零碳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建设冷链智能产业园,撬动“零碳”产业园科研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

“生产+生活+生态” 共享安居乐业新服务

围绕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重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圈”,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生产新质,完善基础配套。挖掘产业发展潜力,推进企业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现有产业园12个,总用地2825亩,总投资190亿元。远荣智能产业园一期交付,二期办理竣工手续;万洋众创城一期正分批交付,商场、商超、宿舍等配套招商工作即将启用;保罗大健康产业园、璟沃产业园扩建、国药弘域智谷产业园等加快建设,糖巢零食总部开工。近两年建成标准厂房143万平方米,今年可建成超100万平方米。

生活高质,缔造便捷社区。围绕“吃住行购娱医教”,配套生产生活项目17个,禹澄总部、聚芝林医药大厦、福门大酒店、石码中心小学龙翔校区等加快建设。浮南大道、南溪大道、东园迎宾路、海澄食品集中区主干道等全速推进。今年计划实施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30个,投资20亿元,截至3月底,完成投资5.6亿元。

生态提质,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不出园就有产业链”生态耦合。远荣智能产业园,以智能制造中游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同频发展,为离散型制造企业提供整厂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已引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电子信息及其上下游产业。立圣丰科创园以品牌智能针织为核心,延伸上下游产业,配套工业大圆机生产制造车间、智能制造柔性生产工厂及电子商务等服务。

“招商+开工+投产” 冲锋产业发展新高地

做足项目谋划促招商。靶向招商“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积极跟踪中江科技智车城、海晶集团溴产业链、天佑冷链、中粮代糖等一批好项目,全力突破“零碳”产业园重大产业龙头招商,做好汽车产业园配套产业招商。万洋一期招商133家企业,规模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

做快项目前期促开工。完善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审批机制,五天内,福建晟凯利产业园、龙海国投智慧产业园、糖巢零食总部接连“拿地即开工”,跑出“妈妈式”服务加速度。

做好项目建设促投产。今年来,真宝纸业、康强金属制品顺利实现“竣工即投产”,璟沃二期、昌城四期等二季度竣工,泡吧食品、锦裕发冷链等产业项目二季度投产。

本组文图由 蓝毅辉 杨伟强 陈浩君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