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山现代食品产业园区

▲常山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一角
核心提示
今年来,常山开发区把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产业布局,以28平方公里的主城区,融合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常山片区建设,以集群化、专业化、特色化为引领,高标准编制“一心两翼三片区”发展规划,全力打造“产城人”高度融合的完整产业社区。同时,常山开发区坚持重中之重抓项目,在招商推介中把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招商重点,全力谋划储备一批、洽谈招引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
抓好三个融合 全面推进“三片区”标准化建设
常山开发区因地制宜抓好三个融合,全面推进“三片区”标准化建设。
融合主城区建设,发挥常山短平快的平台优势,把28平方公里的主城区作为产业社区的主阵地,完善生产生活配套体系,打造“产城人”高度融合完整产业社区。
融合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常山片区建设,结合原有“一园三区”产业布局,明晰标准化工业园区发展定位,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融合低效用地再开发,结合开展历史遗留问题攻坚行动,综合运用市场、行政、司法等多种手段,大力挖潜、腾挪空间。目前,已盘活东旺饰品、方长宏食品等低效用地12宗,总面积520.65亩,推动闲置12年的东南亚大酒店重新启动,为产业社区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推进三项举措 全力推进“三片区”标准化运作
常山开发区筑巢引凤推进三项举措,全力推进“三片区”标准化运作。
精耕细作绘制产业蓝图。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产业布局,以集群化、专业化、特色化为引领,高标准编制“一心两翼三片区”的发展规划,“一心”是综合服务核心,是常山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的生活、研发、生产服务集中区,“两翼”是“北翼”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区和“南翼”现代食品产业园区。
科学布局完善设施配套。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全区已完成华侨城污水处理厂提标及扩建工程、南区集中供热等项目,工业污水总处理能力达2万吨/日,日供汽量可达1440蒸吨。目前,结合园区规划,计划新建9条园区道路,改造提升5条园区道路,串联“南北”两翼,并推进下云管区、溪墘管区和梧园管区的生产生活配套建设,作为综合服务区的补充,打造5分钟产城生活邻里。
多方联动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探索“国企运作、多元投入”两种运作模式,通过主动对接市属国企参与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国有资产盘活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园区建设资金。
坚持项目为要 重点推进现代食品产业园区建设
常山将重点推进现代食品产业园区建设,依托现有食品产业基础,推动食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从粗加工到精深加工的产业升级。常山现代食品产业园区以常山华侨罐头厂旧址为核心,整合周边低效用地、闲置用地,规划总面积736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计划于2027年全部建成。今年一期计划投资12亿元,拟建设1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冷链仓储及园区道路等相关配套设施。目前,园区已具有四个方面优势:
一是园区特色鲜明。该园区重点突出食品冷链运输和商贸展销功能,依托现有的觅康食品、撕烤官食品等8家休闲食品与预制菜企业,一体化发展休闲食品及预制菜加工、智能烹饪设备制造、产品包装一体设计、央厨生鲜冷链仓储配送、工业文旅观光、产业综合服务等全产业链,通过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优化,提高食品生产效率和品质,打造“东南侨城预制菜”品牌。
二是配套设施较为完备。园区已建有华侨城污水处理厂、中联华瑞南区供热、润海液态LNG等项目,工业污水总处理能力达2万吨/日,日供汽量可达1440蒸吨;新规划配套建设标准厂房项目约20万平方米,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约2.5万平方米,冷链物流仓储项目约5万平方米,人才公寓项目约1万平方米,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善。
三是项目招引有力。园区上游主要招引原料和设备供应商企业,中游主要招引休闲食品和预制菜加工企业,下游主要招引食品包装和物流运输配套企业。目前,雅咪食品预制菜、科利隆食品、晟农果蔬加工等项目已签约落地,其中,科利隆食品项目已动工建设;福鑫冷链物流、正夏腐竹、桑醇酒业等项目正加快对接,争取入驻园区。
四是运营管理保障有力。为保障园区建设资金,常山积极探索“国企运作、多元投入”两种运作模式,通过主动对接市属国企参与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国有资产盘活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园区建设资金。现已成立常山侨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园区运营管理主体,并策划申请国债项目12个,总投资16.38亿元;申请专项债项目2个,总投资27.57亿元。
本组文图由 常山开发区办公室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