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以争促增——全市各地实施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行动成效巡礼 台商区 2024年04月11日

▲漳州华诚轻工制品有限公司在政府引导下对原本低层的旧厂房进行改造,扩建超4万平方米,容积率提升至2.99,投用后可新增产值1.5亿元。

社头车辆基地航拍图

核心 提示

今年来,漳州台商投资区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活动和“三比一看”竞赛,创建“2519”工作机制,重点实施“345”工作法,努力在全市产业社区建设上当标杆、作表率,合力推动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聚焦“三个先行”优布局

摸排先行,做到心中有数。台商区对全区规划的7个约4.8万亩产业园区全面摸底,对存量的375个、总面积约1.9万亩工业用地进行“亩均论英雄”评价,优选龙池、龙江、福龙、社头等4个“先行区”启动标准园区建设。

规划先行,做到指引有方。台商区按照“产业社区化、产城一体化、多元空间化、配套自给化”四化思路,实现“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招商、统一管理”四统一。

要素先行,做到推进有序。台商区将60%以上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在产业园区内,确保项目用地需求;成立土地发展公司,提前启动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编制和土地报批,确保“招商即落地”;成立工作专班,全力破解征迁、提留地等历史遗留问题。

聚力 “四种模式”提质效

台商区引导企业自主干,采取鼓励企业自主建、政府招商嫁接干、国有企业带头干、整合用地一起干等方式,充分挖掘土地潜能,推动园区标准化建设,释放区域发展活力。现已策划生成42个工业提质增效项目,总投资约230亿元,盘活低效用地约3530亩,建成后可新增建筑面积约545万平方米,投产后预计可新增产值215亿元、税收11亿元。目前已开工项目34个。

引导企业“自主干”。汉佳电子科技产业园在政府引导下,积极盘活低效工业用地,经过改造后将建设高层厂房,建筑高度近50米,容积率近3.0,预计年新增产值约7亿元,新增纳税约2000万元,极大地提高亩产税收。

政府招商“嫁接干”。针对喜梦宝公司自2005年动工建设以来,尚余350亩未开发的现状,台商区多次主动与企业沟通交流,引进上海裕廊东与喜梦宝合作,成立联营公司建设厦龙国际企业港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其中一期在建项目投资7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年税收可达3390万元。

国有企业“带头干”。台商区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通过与相关部门、企业的积极对接,开展前期摸底、规划等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堵点和难点问题,推动龙池大型工业综合体项目提升。改造后总建筑面积将从原来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近300万平方米,新增的面积既可满足原企业发展需求,也可招商引资,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整合用地“一起干”。福龙智造产业园通过整合周边7个低效、停产、零散用地,将连片开发生成290亩的标准化工业园区,园区总投资约13亿元,总建筑面积40.5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税收超8000万元。

聚势“五项保障”促落实

一个阶段以来,台商区持续强化组织保障、资金保障、配套保障、服务保障、运管保障,力争今年产业社区建成面积达100万平方米以上。

强化组织保障。台商区成立低效用地提质增效指挥部和龙池大型工业综合体项目指挥部,组建多个工作专班;各级领导发挥牵头作用,凝聚合力推动落实,真正形成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强化资金保障。台商区打好盘活“整合拳”,累计整合区属国企总资产约400亿元,已争取融资授信约75亿元。其中1家区属国企成功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系全市县区国有企业首家;另有1家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台商区还拓展“基金+产业+园区”模式,今年计划新增区级园区产业基金3支。

强化配套保障。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按照“物流、中介、人才”+“金融、科技、贸易”的生产配套体系和“吃、住、行”+“教育、医疗”+“产业社区服务文化”的生活配套体系要求,致力打造3-4个园区5-10分钟“生活圈”和2个15分钟“生活圈”。

强化服务保障。台商区成立“重点项目审批工作服务专班”,落实全生命周期服务,在审批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招商上做“乘法”,在顽瘴痼疾上做“除法”,保障项目“招商即落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

强化运管保障。创新推行“管委会+公司”投建运营管理模式,以国企牵头或入股的方式建队伍、强运管。此外,严格落实小微园区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标准要求,保障园区运营管理需求。

本组文图由 漳州台商投资区融媒体中心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