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高新区岁金智能产业园

▲漳州高新区万洋众创城
核心提示
今年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漳州高新区三大片区开发建设的工作部署,结合高新区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高新区将靖圆“一智一药”产业园作为产业社区(标准化工业园区)建设的主阵地,总规划面积20.8平方公里。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医药产业园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重点培育智能制造和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
今年,漳州高新区重点以片仔癀美妆园、大健康智造园、龙轴机械等龙头项目全面开工,带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项目加速集聚落地,力争全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50亿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占全区比重由24%提高到30%。
预计到2027年,“一智一药”产业社区建设基本成型,产业发展更加集聚、综合配套更加完善、高新特质更加凸显、营商服务更加优质,全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占全区比重不低于60%。
规划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产业项目建设方面,累计签约产业项目40个、总投资约300亿元,已投产产业项目20个;先后引进8个标准化工业产业园,规划建设标准厂房244.4万平方米,已建成73.6万平方米;累计招商签约企业157家,使用56.9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方面,已形成圆山大道、靖圆大道等“四横四纵”交通路网格局,通过金峰大桥与漳州主城区形成10分钟交通圈;建成250公里供水、排水、污水等配套管网及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沧溪污水处理厂,燃气管道基本铺设完成。
生活配套方面,投用工业邻里、靖圆酒店、城市餐厅等生活配套,及闽南师范大学圆山校区、职教园区、靖圆中心卫生院等公共服务配套,并开通3条公交线路。
2023年,靖圆片区企业实现工业产值约46亿元,创税近1亿元;其中“一智一药”产业园企业实现工业产值约23亿元,创税约4100万元。
多举并进推动提质增效
突出规划引领管控。结合城市空间规划和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产业定位,全力推动园区2908亩未开发土地和8个标准化工业园区剩余187.5万平方米已批建未招商及已规划未建设的标准厂房招商。启动《“一智一药”现代产业园区建筑风貌导则》修编,着力提升现代化工业园区景观风貌品质。严把土地集约利用和建设强度门槛,除特定工艺要求的项目外,对今后入驻园区的项目容积率均要求达到2.0以上。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153亿元的绿色发展项目以及G319线等道路建设,推动再开通2条公交线路(靖圆酒店至动车站、客运中心站)。持续完善水电气热等设施建设,推动园区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于4月底启动招标。沧溪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设完成后,近期可实现处理工业污水2.5万吨/日、生活污水1万吨/日;远期规划可扩容至处理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各5万吨/日。
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在现有配套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总规划面积220亩的九龙江工业邻里中心一期和二期、靖圆城市广场等商业商服项目,以及五福家园安商一体等住宅项目建设,持续丰富园区居住、商业、服务业、金融机构、文体娱乐等功能业态,实现园区“产业+生活”融合互动、良性发展。
坚持科技引领驱动。积极推动甲骨文、众创园两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26家即将毕业企业转化到园区落地生产;深挖园区企业潜力,力争今年新培育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充分发挥闽南师大、职教园区等教育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为园区企业培养适合岗位的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
强化高效管理服务。落实好招商项目跟踪服务等“6+N”工作机制,加强项目和企业全流程管理服务,保障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充分发挥靖圆产业服务中心及项目服务6个专班作用,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办证、竣工即投产”等“三即”极简审批改革,不断提高项目开工、竣工投产效率。
此外,高新区积极挖掘老工业区存量资源,正对九湖工业集中区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园区规划面积3405亩,现有企业110家,存在企业生产效益不高、基础设施欠缺、生活配套不足等问题,拟通过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产生活配套、对低效用地收储再利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资等措施,推动九湖工业集中区向产业社区转型发展。
本组文图由 孙思雄 陈晓雯 周杨宁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