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人
随访见闻
2024年12月20日,我到东泗乡渐山村入户走访,从最后一户人家出来,已是晚上。我惊讶地发现,村道不见灯光,村民外出甚至得打着手电筒。
“村里怎么不开路灯?”我就近到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李国耀家中了解情况。“路灯得修还得改,需要一大笔费用,我们也正发愁。”他告诉我,村里的路灯采用串联线路,部分损坏就会导致所有路灯一起熄灭。
村民摸黑走夜路,有安全隐患,拖不得。第二天,我召集村“两委”会商。经过讨论,大家确定了工作计划:一方面组织人员实地勘测,尽快摸排出各自负责片区的路灯数量;一方面按照改换太阳能路灯的方案,向上争取专项补助资金。
两周后,路灯“复明”的事有了进展:5万元的专项补助资金到位后,我们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路灯配件的采购。配件解决了,安装费用还没着落,为了给村财减少压力,我们决定把工钱省下来,自己组装和安装路灯。会议桌拼成操作台,文件柜当作零件库,村委会成了临时“加工厂”。
办理结果
2025年1月2日开始,我和村“两委”一起动手安装路灯。1月25日,随着143盏太阳能路灯全部点亮,渐山村的夜晚不再是漆黑一片。
干部感受
路灯“复明”后,乡村振兴促进会和老人协会给乡里送来了两面锦旗。看着旗面上的“尽职尽责办实事 情系村民解民忧”和“为民办实事 赢得百姓心”,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和群众打成一片,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迅速付诸行动,即使再小的一件事,也能收获满满的认可。
接下来,我将继续用“随访笔记”记录并回应群众的期盼,把他们的“问题清单”变成我的“履职清单”,用沾泥带土的脚步丈量出乡村振兴的“幸福答卷”。
☉蓝毅辉 连群娜 杨伟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