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艺芳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关乎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定这方面的规矩,指导思想就是从严要求,体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人民群众期盼作出积极回应,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发挥导向作用。”可以看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体现了一种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是全党作风建设的“风向标”和“指南针”。而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更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坚持以上率下,以“头雁效应”助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关键少数”的言行作风,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风向标作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本质上就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之初就非常重视自身建设中的作风问题,进入新时代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反复强调,党的作风建设是“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关系我们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履行好执政使命”的重大政治问题,并告诫全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如果作风问题解决不好,也有可能出现‘霸王别姬’这样的时刻”。因此,我们党提出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个“小切口”来带动作风持续向好,从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汇聚起强大正能量。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作风建设不同于纪律建设,纪律有明确的条例、条文,更为一目了然,而作风建设则多数包含于一举一动中,这就必然要求“改进作风必须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正所谓“上之所以为,惟上是视”,“上”在作风建设方面的影响不可小觑,特别是对于“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而言,在作风建设上更必须时刻以“上”的标准约束自我。领导干部一言一行都具有示范性和放大效应。上头搞形式主义,下面就会弄虚作假;上头是官僚主义,下面就会照搬照套;上头有享乐主义,下面就会投其所好;上头刮奢靡之风,下面就会铺张浪费。凡事都是这样,上行下效,上率下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在作风建设问题上,领导干部必须树牢“正人先正己”的担当,才能引领社会风气向上向善,为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关键少数”的带头示范,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2014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央八项规定首次亮出了鲜明态度,指出:“首先要把这一步继续抓好,起‘徙木立信’的作用。”2023年1月,在二十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进一步明确了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实质上就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要“徙”的“木”,那么成效如何,关键还在于如何“立信”,由谁来“立信”。其中,领导干部就是“立信”的重要践行者与传承者。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根本在于构建层层传导机制,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首先,中央政治局必须发挥引领、表率作用。“己不正,焉能正人”,延安整风的成功经验就在于,从高级干部开始整风,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在作风建设上“我们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中央八项规定全称是“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因此,早在中央八项规定制定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要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定规矩。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了一个标杆。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央政治局同志也始终坚持最高标准,逐条对照、严格执行,从而产生了巨大感召力。其次,各级领导干部要向中央看齐,把自己摆进去,坚持带头做、带头抓。中央八项规定约束的对象是中央政治局,但其蕴含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等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则是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政治要求和纪律规矩。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化,各级领导干部就是最为关键的传承者。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发扬“钉钉子”精神,坚定不移地将各项规定真正落到实处,形成自觉、形成习惯,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只有这样全体党员同志才会积极响应,广大人民群众才能踊跃跟进,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这既是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实践要求。抓住“关键少数”,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引领党风政风持续向好,我们必将在民族复兴征程上不断书写“中国之治”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