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趣话古代的儿童玩具 2025年06月01日

☉刘广荣

儿童活泼好动,离不开玩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玩具越来越多。可是,你知道古代儿童有哪些玩具吗?

泥丸、泥车、瓦狗是汉代儿童的玩具。东汉的王符在《潜夫论·浮侈篇》中云:“丁夫不扶犁锄,而怀丸挟弹,携手上山遨游。或好取土作丸卖之……或作泥车瓦狗诸戏弄之具,以巧诈小儿。”此时,一些人从传统的耕种中分离出来专门制作儿童玩具为生。比如,他们手拿弹弓怀揣泥丸呼朋引伴到山上游玩打鸟,把泥丸卖给小孩子当子弹,让其大试身手。他们还把随身带的泥车、瓦狗等众多玩具卖给小孩赚钱。由于他们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其行为被称为欺骗小孩。

汉代儿童的玩具还有竹马。范晔在《后汉书·郭伋传》中写道:“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郭伋是好官,深受老百姓爱戴。有一次,他到辖区调研,几百名儿童骑竹马列队欢迎,可谓盛况空前。

蒲车也是汉代的玩具。汉代的“孔子见老子”石头画中七岁的项橐手里推着的小车玩具就是蒲车,手柄长长的。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云:“大项橐与孔子俱学于老子。俄而大项橐为童子,推蒲车而戏。”项橐和孔子都向老子求学。项橐还是小孩子,他推着蒲车游玩。

到了晋代,鸠车、竹马这两种玩具很常见。杜夷在《幽求子》中曰:“年五岁有鸠车之乐,七岁有竹马之欢。”五岁小孩玩的鸠车有两轮的,也有三轮的;鸠鸟有一只,也有两只或者几只;鸠鸟形态各异,有的尾巴高高翘起,有的尾巴很平。小孩拉鸠车慢行时,鸠鸟跃跃欲飞;小孩拉鸠车快走时,鸠鸟就像飞了起来。

竹蜻蜓也是晋代儿童的玩具。葛洪在《抱朴子》中写道:“或用枣心木为飞车,以牛革结环剑,以引其机。或存念作五蛇六龙三牛、交罡而乘之,上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罡,能胜人也。”文中的“飞车”就是技术含量极高的竹蜻蜓。

宋代的泥塑玩具“磨喝乐”风靡一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云:“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可见当时卖泥塑小人儿“磨喝乐”这种玩具的人很多。宋代江苏苏州吴县的袁遇昌是制作“磨喝乐”的高手,他在衣服的皱折处或者玩具的脑壳中装有摁钮,只要轻轻一按,玩具“磨喝乐”就会行走。

到了明清,泥塑玩具更多,值得一提的是“兔儿爷”。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写道:“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制作“兔儿爷”玩具的灵感也许来自《嫦娥奔月》这一传说吧!

“九连环”是明代儿童的益智玩具。杨慎在《丹铅总录》说:“九连环之制,玉人之功者为之,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今有此器,谓之九连环,以铜铁为之,以代玉,闺妇孩童以为玩具。”

“七巧板”乃清代儿童的益智玩具。清代嘉庆年间养拙居士出版发行了《七巧图》。陆以湉在《冷庐杂识》中说,《七巧图》吸取了宋代的《燕几图》、明代的《蝶几图》之精华。从此,七巧板十分流行。

古代儿童的玩具内涵丰富,历久弥新,它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我们还可以窥见古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