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一桨划动一座城 —看龙江岁月龙舟赛的破圈效应 2025年06月03日

观者如云

劈波斩浪

挥桨激浪

你追我赶 本报记者 严洁 摄

日前,“金蛇献瑞 龙舞九州”2025年全国龙舟大联动暨漳州“龙江岁月杯”传统龙舟邀请赛圆满落幕。这场创下单船67人全国纪录的千人竞渡,取得现场观众超15万人次、网络曝光量超7600万的成绩,热度依然在延续。

赛事的火爆并非偶然,它既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江上竞渡,更是对漳州六百多年“扒龙船”非遗的深情致敬;既是一次独具匠心的文旅策划,更是对龙江岁月景区更新改造成果的生动检验;既是一场官方主导的规范化赛事,更是体现了政府与民间的合力,共同奏响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时代强音。

“黑地白月”旗在江边飞舞,“江畔渔歌”美食飘香,文化市集热闹非凡……赛事的热浪早已超越江面,清晰勾勒出龙江岁月以龙舟为“引擎”,驱动“体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全新图景。

文化推广的渴望

——见证月港荣光,有着悠久历史的漳州非遗,重新焕发光芒

“央视的镜头把漳州龙舟推向全国,让我们也火了一把!”庄伟杰是土生土长的高新区马州村人,他参与了这次龙舟赛的策划,也担任了央视直播的解说嘉宾。他说,很多人知道广东的龙舟赛、湖南的龙舟赛,却不知道我们漳州也有龙舟赛,其精彩和热闹程度都毫不逊色。

除了精彩和热闹,漳州的龙舟赛亦有悠久历史和动人传说。高新区马州队夺冠时高举的“黑地白月”旗,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600多年前。

那天是五月初七,一名叫潘荣的男孩,随母亲庄氏到其娘家马州村做客观赏龙舟赛,不小心掉进九龙江。一老村民指点庄氏去祈求“水仙尊王”保佑,潘荣随之获救,但右手臂上却被竹梢划破了一大伤口,形成一道大伤疤。后来,潘荣考中进士,并奉命充任明英宗的册封特使,往琉球国(即今日本冲绳县)册封。事情完满回朝后,明英宗得知潘荣幼时在马州看龙舟的故事后,顿时感激“水仙尊王”之灵验,赏赐12面“黑地白月”旗于马州社。

由此,“黑地白月”旗成了马州龙舟的旗帜,代代相传。每年端午期间,便是马州最热闹的时候。江上,船桨飞动,浪花翻卷。岸上,锣鼓喧天,人潮涌动。

“这里的龙舟见证了漳州月港的荣光。”马州龙舟队的教练庄跃明介绍,最初,马州的龙舟由驶向月港的商船改造而成。在那个辉煌的年代里,九龙江上千帆百舸,两岸灯火通明,商贾云集,红砖瓦片、家具建材、粮食苗木等被装上商船,顺流而下,从月港运往世界各地。

直到上世纪80年代,马州村开始打造专业龙舟,经过三代更迭,如今的龙舟已发展成船身长30多米、能容纳60多名桨手的专业龙舟。队员的划法也愈发专业,站跪姿,扭转腰部带动手臂发力,船速也更快了起来。“我们马州队曾代表漳州参加省运会,获得了不错的名次!”庄跃明说。

在时代的浪潮中,尽管龙舟赛已逐渐从民俗转变成与体育竞技相结合的活动,但龙舟精神不曾改变。2010年,马州“扒龙船”被列入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本次大赛中,马州龙舟队的鼓手庄建明的一句“要让九龙江的浪花记住我们拼搏者的名字”火爆网络,网友们亲切地称他“浪花哥”。他说:“我五岁的小儿子对我说,‘爸爸,我以后划龙舟,一定要比你划得更快、更好’,童言稚语,却让我心头一动——这不正是我们生生不息的龙舟精神吗?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像划桨一样,团结拼搏,永不言弃!”

如今,马州龙舟正在积极申报省级非遗,“这次赛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充满信心。”庄伟杰说。

景区发展的需求

——龙江岁月打造平台,“龙舟IP”反哺景区,“城能兴舟,舟亦载城”在此完美闭环

“若没有龙江岁月,龙舟赛仍只是村庄的自娱自乐。”庄伟杰坦言,是更新改造后的龙江岁月,把“遗忘河道”变成了“黄金水道”,给了龙舟赛做大做强的平台,给了龙舟健儿展示自我的机会。

龙江岁月园区沿着九龙江南岸而建。这一带区域历史悠久,在更新改造前,“临江不见江”。漳州高新区大胆探索,在河滩岸线土地利用受限、建构筑物多数危旧的情况下,敢于破题、勇于担当、大胆决策,谋划启动龙江岁月项目的更新改造,本着“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的理念,因地制宜——森林还是那片森林,池塘还是那个池塘,农田还是那块农田,“水仙尊王”还在它原来的地方……建筑风貌提升与文化场景再造,沉浸式的人文水岸空间,目前已建成12.3公里的龙江岁月,已是城市更新的绿色动脉和市民活动的新地标。

就在今年初,龙江岁月马州段“江畔渔歌”水域因亲水怡人、景色秀美,被网友称为漳州“小洱海”,火爆出圈,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举办大型龙舟赛,并非“小洱海”走红后的一时兴起,而是高新区的深思熟虑。

“在龙江岁月规划设计时,就已将龙舟文化的元素考虑进去,比如焕新龙舟博物馆、更新龙舟寮、打造龙舟看台等。”漳州圆新建设集团董事长黄宗福说,龙舟赛既是当地民众的传统习俗,也是一个雅俗共赏的文化活动,建成后的龙江岁月景区亟需一场大型活动来注入文化基因,龙舟赛再合适不过了。

“为了办好这次龙舟赛,我们在年初就开始做准备,积极走访周边有划龙舟习俗的乡镇。本地民众对举办一场大型龙舟赛有很强烈的意愿,我们希望这样的赛事是高规格、高水平的。”黄宗福说,通过多方的不懈努力,龙舟赛圆满落幕,他希望以此为契机,把龙舟赛打造成龙江岁月景区的文化品牌,“以后只要一到端午节,人们就会到龙江岁月来。”

景区为赛事提供平台,赛事也积极回馈景区。龙舟赛结束了,龙江岁月景区的热度不减。通过本次龙舟赛,园区的游客量大幅提升,网络曝光量还在持续攀升,有了人气,直接带动了景区消费,这让黄宗福对景区的发展更有信心。“龙江岁月这么大,要可持续发展,除了要有文化主题加持,还要有经济业态赋能。园区刚开园不久,业态还在布局,此次龙舟赛,就是通过‘龙舟IP’来促进文旅经济发展,有了知名度和客流,我们对接下来的招商充满信心。”

文旅品牌的探索

——将以龙舟赛的成功举办为契机,打造文化体育旅游综合体品牌,助力漳州文旅发展

龙舟赛的落幕,将会是高新区探索“文旅+”的新起点。未来的龙舟赛,将会更大型、有更多人参与。未来的龙江岁月,不只有龙舟赛,还将打造更多元的“文化IP”,举办更丰富的活动和赛事。

“我们还在复盘、总结和挖掘,龙舟赛还有哪些是可以提升的,我们已经开始在为下一年的龙舟赛事做准备。”黄宗福说,明年赛事将进一步升级,计划扩大赛事规模,谋划开展海峡两岸龙舟赛,传承非遗,加强海峡两岸合作与交流。

“景区的建设因地制宜,文旅品牌的打造也要因地制宜。龙江岁月一步一景,很多景点都成了‘网红’,我们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将文化基因注入生态空间,‘网红’就会‘长红’。”黄宗福说,通过多元化的非遗表达、赛事玩法、场景呈现等方式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为从简单观光游到深度体验游的转变提供更加深厚的文化内蕴和精神支撑。未来,龙江岁月景区将从“赛事+旅游”“节庆+运动”“科技+传统”等结合点入手,在不断延伸拓展中寻找“文化IP”。

以龙舟赛为起点,接下来,高新区将在龙江岁月景区积极谋划大学生龙舟赛、帆船、皮划艇等水上活动赛事,以及开展马拉松比赛等高质量户外运动,承办更多市级体育赛事,推动更多文体旅项目落地,促进文体旅深度结合,打造文化体育旅游综合体品牌,推动体育旅游提档升级,不断壮大文体旅产业集群。

赛事盘活“新地”,带来无限“新机”。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罗永生介绍,未来,高新区将持续以龙江岁月园区为锚点,聚焦业态项目植入和引进、文旅产业数智化赋能等,推出一系列文旅招商项目,重点瞄准户外活动、康养旅游、休闲度假等方向,进一步探索文体旅融合创新发展路径,努力实现“旅游+”新消费增长点,推动龙江岁月文体旅品牌迈上新台阶,助力漳州文旅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