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将鱼苗放生到九龙江中 本报记者 梁健 摄
本报讯(记者 蔡楠楠 通讯员 钟少杰)“一二三,放鱼咯”随着口令响起,10万尾鲢鱼、鳙鱼、倒刺鲃“宝宝”跃入九龙江中。6月6日上午,市海洋与渔业局、河长办、生态环境局、共青团漳州市委以及芗城区农业农村局在芗城区江滨公园举办2025年“6·6放鱼日”活动。全市14个分会场同步开展现场放流及宣传活动,1.77亿尾鱼、虾等经济鱼类苗种被投进江河湖海。
据了解,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有较强的水体净化能力,能够消灭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其他腐质物,降低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含量,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而6月是水生生物繁衍生息的黄金时期,通过有针对性地定向增殖,能够在短时间内补充、修复原水体的水生生物链中缺失的物种,增加天然野生群体种类和数量,实现“保种于江河湖海”,为“种源可控”提供基础保障。
今年,全市计划在九龙江、东山湾、诏安湾等重点水域和南一水库、峰头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增殖放流鱼、虾、蟹苗种3.26亿尾(粒)。值得注意的是,人工增殖放流活动需在渔业部门指导下开展,不向自然水域投放外来水生生物,防止外来物种、杂交物种破坏水域生态基因库,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