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漳州一中(西湖校区)考点,考生有序进入考场。 本报记者 沈昊鹏 摄

在漳州三中(高中部)考点,老师们为考生加油打气。 本报记者 张旭 摄

自信走进考场 本报记者 张旭 摄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
6月7日,2025年高考正式开考。今年,全市共设13个考区、28个考点,共1191个考场,全市3万余名高考生开启人生中的重要一程。十二载凌云志,自有金榜映天光。
起航
“希望孩子能够红红火火,旗开得胜”
上午7时30分,漳州二中考点,微阳初绽。
考生们三五成群,在进考场前捧卷念念有词,利用最后的时间把知识点在头脑里再过一遍。
红色,依然是考场外最抢眼的颜色。送考老师穿上红色T恤,有的还换上红色旗袍,他们细致地进行名单登记,拍着孩子们的肩头给每位考生加油。家长则开启“花式”助威模式,不少家长穿上红色衣服,手捧向日葵,全家上阵,为考生讨个“好彩头”。家长李姗今天特意换上了平时不常穿的红色连衣裙,“希望孩子能够红红火火,旗开得胜”。
8时,考生开始有序进入考场。“字要认真写!别紧张……”来自龙文区的家长王艺容和孩子挥手,顾不得擦去额上的汗珠。开考的铃声响起,她仍站在校门外,踮脚张望。王艺容说,要等到考试结束,“让孩子一走出考场,一眼就能看见妈妈”。
“无论如何,高考都是必须跨越的关卡,希望他能以平常心应对。”王艺容形容,高中三年孩子的生活就像拧紧的发条,丝毫不敢松懈。她细数着孩子精确到分的日程表,心疼又欣慰。“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作为父母,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助他奋力一搏。”
护航
维护公平公正,做好服务保障
高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座城市都在认真“作答”。
为了给高考学子创造安静舒适的应考环境,全市做细做实高考服务保障工作。交警、城管、公安、医护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考场外各司其职,维护考场周边秩序,做好各类应急处置工作。
记者在漳州二中考点看到,校门口搭设了由若干顶帐篷连接起来的学生入校检测通道,每一位学生需要经过身份核验和智能安检门,接受金属探测仪等设备的检查后,才能进入考场。
校内也搭有帐篷,设有晴雨走廊。此外,高考考场实行全程实时监控录像,并进行考场实时智能巡查。
家校社护航高考,爱心人士协力助考。今年是位于漳州二中附近的棠欣饭店开展公益助考行动的第四年,饭店在高考期间设陪考家长休息室,为家长提供纳凉、饮水、充电、网络等服务。饭店现场负责人苏宏伟说:“饭店包厢可容纳50余人。家长可在休息室等待考生,让陪考更轻松。”
远航
轻舟已过万重山,未来在更广袤的天地间
11时30分,铃声响,停笔,交卷。
考场内喧腾起来,考场外早有家长在等候。他们踮着脚尖,眯着眼睛,扇着扇子,在人群中寻找自家孩子。
远远见到女儿,家长陈雯挥着手,快步走上前,把一块巧克力递给女儿:“来,吃一块,补充一下能量。”随后,又把两块面包塞进孩子怀里。
陈雯计划高考后带孩子开启一场旅行,“这三年孩子既焦虑又紧张,要带她好好放松一下”。
看见自家儿子从考场出来有些沮丧,家长崔露挽着他的肩头说:“考一科,放一科,没事儿。”在崔露看来,高考从来不只是考卷上的分数,更是一场关于勇气、选择与成长的经历。“经历过高考,孩子就拥有了一份人生的底气与韧劲。”
除了家长的鼓励,还有老师、学长们的寄语。
漳州一中高三语文教师兰青寄语考生以笔为帆,驭风踏浪,“希望考生经历过高考后,未来在更广袤的天地间,追逐更耀眼的光芒”。
厦大附中2024届毕业生、现就读于浙江大学的陈文涛说:“大家都觉得高考要‘记得’,但我想说‘忘记’,忘记每一场模拟考,忘记你受过的所有委屈,投入这场考试。”
厦大附中2024届毕业生、现就读于福州大学的张皓岑寄语学弟学妹:“你已于四季更替中坚定地从冬天走到了春天,前方自有绿意盎然、凤凰花开。因为,春为发生,夏为长赢。”
……
此行辽远,虽登太行雪满山,也相信,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