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获得这样的成绩很开心,我获得的名次比预估的高,但分数比预估的低,总体还是在预估的波动范围内,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些学习方法。
总体上讲,不管是哪个学科,都要及时将自身的错误类型或经验总结归纳在笔记本上,考前复习,保证错过一次的问题不会再错;同时认识到无论是化生推测类问题还是别科目的考题大多是基于课内所学知识,不要过度猜测,应从课内知识出发;形成良好的读题习惯,避免跳读遗漏条件,同时保证读题的准确和速度,不要无意识修改或忽视条件,时间与能力允许的话最好每个选项都做一下。要培养长期主义的视角,把期间遇到的挫折当做成长过程中的挑战,进而感受解决问题的意义。例如我在高三期间的心态总体比较从容平稳,常在平时小的练习中找到进步的成就感,而并不是过分关注大考成绩,使自己焦虑。当然,考试难免有失误,真正不会的问题是少数,想办法把失误减少就是进步的最快方式。
按学科分,语文的选择题要定期做,古诗、语用、小说的简答题回答时应在语段中体会语意并灵活回答,同时订正、揣摩标准答案与语意的对应关系提高语感。数学和物理两科则要尽量减少失误,提高读题效率,防止主观臆断下主动增加条件、过度解读或草率进行感性理解产生错误;最好能积累典型错误,如“求相对距离时考虑相对位移而遗漏初始距离”“忘取共轭”“计算时间没看清题意遗漏某一段”之类的错误。英语要学会通过逻辑分析等方式解决问题,应当学习答题解析的思路,如七选五中起过渡或总结作用、呼应前文且体现相同主旨指向的暗示,而非随机选择。生物和化学则需定期做客观题,做大题时学习文字描述的严谨性,并且注意避免填空题失分。
☉本报记者 程琳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