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采取的是“业主承诺+行业报告”的形式,中心城区经营面积150平方米以上或座位数75座以上的中型以上餐馆可提出申请并公开承诺,经审核通过,即可恢复堂食。虽已恢复堂食,但防疫当前,进店就餐也不能放松警惕。各大商家积极做好消毒防控措施,确保客人的用餐安全。口罩、测温、登记、隔座四个步骤成了消费者进店堂食的标配。
位于延安北路的小龙坎老火锅,在正式迎客前特地购买了专业的消毒工具,对店里的里里外外进行全方位消毒。原本可容纳200人的餐厅,桌与桌的距离被拉开1.5米,高峰时期最高只接单18桌;位于苍园路的伟记牛肉,火锅区和简餐区被隔开,一有客人用餐完毕,服务员马上收拾餐具并喷洒消毒水,还在大厅一角设立了外卖专用柜,方便外卖人员自行取单;位于丹霞路的肯德基餐厅,不仅引导客人手机点单或在自助机下单,在餐桌上还贴心地摆上“此处留空”的牌子,提醒客人隔桌而坐且一桌只坐一人;位于南昌中路的姑奶奶厨房,不仅将恢复营业的承诺书贴在沿街外墙,更制定了“绿色餐厅,安心吃饭”计划,涵盖“员工晨检建档、餐厅消毒、食材追溯、免费提供杀菌用品”等多个方面;位于天下美食广场的龙继斑鱼庄,依然将桌子立在入口处,并摆放着免洗洗手液、测温计,一旁的牌子醒目地写着“每桌限坐5人,超过5人暂不接待”。
“你好,需要先登记信息才能进去用餐,谢谢。”位于天下美食广场的骨之味,工作人员站在门口不厌其烦地做好进店用餐客人的身份登记。“吃个饭还得填报信息,不是很愿意。但我们也理解这是为大家着想,在特殊时期实行的特殊操作。”和朋友相约吃火锅的林女士表示,虽然有点麻烦,但一定会配合。
餐厅热闹程度不一
与春节期间空无一人的景象相比,堂食的逐渐放开,让街头巷尾的人多了起来。在连续多日病例零增长与严密的防护措施下,人们做好措施,迈出家门。
“既然经过了审核,我觉得应该很安全,喜欢的餐厅一开放堂食,就准备去回味一番。”“堂食虽然放开了,但毕竟还在防控期间,还是再忍一段时间吧。”堂食恢复,有人迫不及待,有人谨慎小心。消费者截然不同的心理,也让商家的生意出现不同的景象。
记者走访发现,以简餐、火锅、西餐为主的餐厅,生意都较好。如位于苍园路的伟记牛肉馆,饭点一到就有不少人。“恢复堂食这几天温度比较低,很多老顾客都想进来吃口热乎的,面、饭等简餐类,每个客人10~15分钟就能搞定,翻桌率还可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受限流的影响,现在的客流量和平常自然没法比,但相较于此前只做外卖,营业额已经好了很多。
位于南昌中路的美而美牛排,还未到饭点高峰,沿街的座位就被坐满了。位于印象汇的肯德基餐厅,可入座的位置虽然不多,也已被坐满了,还有部分客人分散在不同角落,用手机点着餐,一切都在井然有序恢复中。
不过,大型酒店餐厅堂食的恢复情况还不太乐观。记者走访发现,市区多家五星级酒店,在卫生、餐品的防控上都特别仔细、用心,但生意却不尽人意。“酒店的餐饮,主要以宴请、会客居多,现在堂食限5人一桌,各种宴请还不太可能恢复,虽然我们也推出了多款简餐,但特地到酒店吃简餐的人并不多。”市区某五星级酒店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还有不少商家等待复工
在第三批恢复堂食的112个商家中,漳州碧湖万达广场24个餐饮品牌赫然在列,包括大丰收、老知青、星洲蕉叶、食汇堂等。不过,相比以往周末都要排队等候的热闹劲,如今显得冷清了不少。
业内人士郑先生表示,现在到商场闲逛的人还不算多,一开始生意不好也在意料之中,但是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定给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用餐环境和餐品。
除了漳州碧湖万达广场外,印象汇、红星美凯龙、万科里等大型商场的多数餐饮店都还没恢复堂食。由于这些商超里的餐饮店面积相对较小,大都不能满足此次恢复堂食的条件。即便部分已经满足条件的,也希望能和周围的餐厅一起带动客流。毕竟,单靠一己之力,很难重新活跃整个商超的氛围。
不过,记者从多个商超的商管部获悉,多数商家已经提出了堂食申请,相信恢复常态指日可待。
■本报记者 陈利敏
见习记者 郑 欣 文/图
孟春时节,云雾渐开。受疫情影响沉寂了一个多月的市区餐饮市场,开始逐步复工。堂食陆续开放,不仅解了商家闭店亏损的燃眉之急,也慰藉了宅在家中馋得不行的人们。截至3月14日,市区已公布三批共211家符合堂食条件的餐饮单位名单,涵盖了酒店、火锅店、牛排店、自助餐、酒楼、大型快餐店等。那么,堂食开放后,商家营业情况如何?卫生防疫措施又是否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