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7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2版:综合新闻

铜钵村“兵灾”家属后人赖添泉:

“敌伪”改“兵灾” 日子有盼头

“30多年后,分别已久的亲人终于团圆了,爷爷最后也得以魂归故土。”看着今年101岁的奶奶陈铜山,赖添泉回忆起往事,止不住眼中的泪水。

连日来,电视剧《谷文昌》正在荧幕上热播。当看到国民党兵在“寡妇村”抓壮丁一幕时,赖添泉和家人触景生情。“1950年5月12日晚上,他们从家中带走了我的爷爷。”赖添泉说,只留下奶奶和仅有10岁的孩子相依为命。为了维持生计,奶奶只好外出打苦工,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从那晚起,爷爷就音信全无。”赖添泉说,可奶奶始终等待着丈夫回家,没有再嫁。

虽然生活困苦,陈铜山还能坚持,但扣在她头上的“帽子”,令日子更加雪上加霜。在当时,亲人在台湾为国民党效力,她们便是不折不扣的“敌伪家属”。“不仅领不了救济金,还会受到旁人的歧视。”赖添泉说,多亏了谷书记为他们发声,将“敌伪家属”改成了“兵灾家属”,好日子才有了盼头。

1984年的一天,奶奶家门口突然出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离开时正当壮年,重逢却已到花甲之年。”赖添泉说,千言万语竟说不出一句,两位老人只能相看泪满面。“晚年生活里,他们享受着儿孙承欢膝下,日子也越过越好。”赖添泉说。

⊙殷琪

南门海堤建设者、退休干部陈炳文:

决心建海堤 造福数十载

连日来,已年逾七旬的陈炳文总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剧《谷文昌》。上世纪60年代初,他作为一名年轻工人参与了南门海堤建设。因此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谷文昌老书记那熟悉的身影,他总会在心中泛起阵阵波澜。

在陈炳文的记忆里,上世纪50年代前,大海总是侵扰沿海居民。1960年6月9日,12级强台风正面袭击了东山岛,巨浪咆哮着冲上防沙堤,越过民居。“谷文昌老书记冒着倾盆大雨,检查受灾最严重的地段。”陈炳文说,当时谷书记就下定决心建造海堤,造福东山人民。

陈炳文说,谷书记在召开南门海堤建设工作会议时,曾动员大家道:“我们不仅要有造林绿化挡住风沙,更要有‘泰山石敢当’的勇气挡住狂风巨浪。”在他的号召下,东山掀起了一场全民参与建设南门海堤的运动。大家争分夺秒,在第二年(1963年)台风季节来临前,按质按量完成了南门海堤主体工程的建设。

如今,漫步在风光旖旎的南门湾畔,波光粼粼,白帆点点。抚今追昔,在这里仿佛还能看到谷书记的身影。“南门海堤坚守了57年,用它厚实的身躯,阻挡了一次次台风的袭击和巨浪的侵蚀,勇敢地保护着东山人民。”陈炳文感慨地说。

⊙殷琪

谷文昌身边工作人员朱子周:

宁愿“太保守” 一心为人民

“在过去,一下雨就种树,是东山人民的习惯。”3月12日,植树节当天,93岁的朱子周老人感慨着追忆起往事。

刚参加工作没多久,朱子周就被安排到谷文昌老书记身边,从事文字兼“闽南语翻译”的工作,一干就是十四年。令老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谷文昌老书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前,有不少人都说老书记‘太保守’,其实,他是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上,真心实意考虑人民的利益,因而在工作中便多了一分脚踏实地。”朱子周回忆说,有一年,谷书记带着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水稻种植技术,谷文昌拨开重重稻子,摇了摇头,担忧地道:“种得密密麻麻,将来群众吃什么啊。”回到东山后,谷文昌先开辟了一小块“试验田”,尝试引进新技术。

“不管外面是什么趋势,在没有成功之前,他不会大面积推广,他总是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朱子周说。

在生活上,谷文昌也时常关心、爱护着身边的工作人员。“有时候写材料加班到深夜,谷书记总会带来蒸馒头给我充饥。”朱子周感动地说。

“他是一个很值得敬重的人,能长期与他共事,受到他的鼓舞和鞭策,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朱子周说。 ⊙殷琪

东山山口村老党员林娇美:

赠送土喇叭 鼓劲治“沙虎”

家在山口村的八旬老人林娇美,一说起谷文昌,两眼闪出了泪花。

她回忆说,山口村过去是闻名的“乞丐村”。电视剧《谷文昌》中的“沙虎”为害,田屋被埋、作物绝收、村民被迫外出当乞丐等惨景,就是当年的真实反映。为了制服“沙虎”,造福人民,谷文昌呕心沥血。在1958年至1962年大造林的日子里,她经常看到谷书记来到村外的荒沙滩上,白天带着林业技术员、大队干部在荒滩规划、部署造林,甚至身先士卒参与种植,有困难当场解决;晚上他又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处理出现问题。

也在那时,谷书记送给了林娇美一把长50多厘米的土喇叭筒,希望她加强造林宣传,科普科学植树的重要性,及时表扬好人好事。从此她随身带着这一支土喇叭筒,造林到哪里,广播就到那里,发挥好鼓劲加油的重要作用。正是干群们齐心协力,山口村完成造林植树达4500多亩,与国有赤山林场相连,形成的绿色屏障镇住了“沙虎”,保护了农田和村庄。如今,昔日的“乞丐村”早已变成东海绿洲“幸福村”。

“电视剧《谷文昌》追忆了谷公先进事迹,是对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好教材。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将把谷公的好故事讲述下去。”林娇美说。

⊙谢汉杰

闽南日报网址:www.zzxww.com 管理员信箱:mnrbjsb@163.com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内容纠错:0596—2598915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