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杨宁 见习记者 林 露
几把凳子,一个婴儿台,数平方米的私密空间,就可以构成一间母婴室,让哺乳妈妈免去尴尬,安心喂奶,也让宝妈方便给宝宝换尿布。在公共场所配备母婴设施,不仅是对母亲和孩子的关爱,更是考量着一个城市的文明建设。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漳州市区一些公共场所大都配备了母婴室,但使用率却参差不齐。此外,市区新建的公共厕所也都设立了具有部分母婴功能的“第三洗手间”,可使用的人同样不多。
“母婴室要建好,也要宣传好、利用好,不让要母婴室‘形同虚设’。 ”市妇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公厕设有“第三洗手间”
母婴功能鲜为人知
近日,记者在市区江滨公园看到,在公园新建的公共厕所里,有一间“第三洗手间”,里面既有供残疾人使用的坐式马桶,也有专供幼儿使用的小马桶,还配有给婴儿换尿布的护理台。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区新建的公共厕所都配有“第三洗手间”,幼儿马桶、婴儿护理台都是标配,但使用的人却不多,尤其是收挂在墙上的母婴护理台,几乎无人问津。
“我知道有‘第三洗手间’,看标识上有轮椅的图案,以为是专供残疾人使用的,如果没进去看,压根不知道里面有母婴设备。”市民郑女士道出了大多数宝妈的想法。“有次在古城遛娃,无意间发现‘第三洗手间’里有母婴设备。”她感叹,原来我们的城市服务已经提升了不少,却鲜为人知。她认为,这些母婴设备很便民,如果能在外面贴一些明显的标识,让市民多多了解,这样就能物尽其用了。
母婴室标识不明显
部分使用率较低
上周,在万科里商场,记者看到,“母婴室”标识的字体、颜色和“洗手间”一样,相对醒目。在一间母婴室里,记者看到墙面有卡通贴纸,屋内放置有一个护理台、一张双人沙发、一个洗手池、一个梳妆镜,还有婴儿床等,环境十分温馨。可惜,不少设施上都落了一层灰尘,看样子鲜有人使用。工作人员解释,万科商场的每一楼层都配有一间母婴室,但是商场周边都是住宅区,可能附近的居民大都选择回家喂养母乳,因此母婴室使用率较低。
在市区大润发商场,母婴室旁还配备有母婴用品的自动售货机,售卖婴儿纸尿裤等。门把手上贴心地写着“无人”,当房间反锁时,则显示“有人”。房间内干净整洁,放置有护理台、沙发、置物架、垃圾桶等。服务台的工作人员介绍,大润发商场只有一间母婴室,每天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清洁整理。由于在收银台旁,位置显眼,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来使用。
而在万达商场二层,有一间设施较为完善的母婴室。但指引标识不明显,只是在卫生间的指示牌上贴有一小张正方形的母婴标识。这间母婴室场地宽敞,里面有小房间,分隔两个单独空间的哺乳区,用门帘遮挡,还有一张木质婴儿床,“可能宝妈们觉得这母婴室较远,或者不知道这里有母婴室,前来使用的人较少。”商场一工作人员透露。
在采访中,使用过母婴室的宝妈都认为母婴室的设置很贴心、方便,但仍有不少宝妈表示压根不知道商场有母婴室的存在。
加大宣传力度
研发App引导使用母婴设施
近年来,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公共场所母婴设施条件等问题愈发受到大众关注。记者了解到,此前,福建省卫计委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加大母婴设施建设力度,满足群众对母婴设施的需求,支持母乳喂养,保障母婴权益,推动全社会呵护、关心哺乳期妇女。力争到2020年底,所有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基本建成标准化的母婴设施。
“建设母婴设施,同时也要引导市民合理使用母婴设施,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在母婴设施场所做醒目的指引标识,同时,还要注重母婴设施的管理维护。”漳州市妇联相关工作人员提议。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今年“两会”期间,漳州市总工会提交的提案聚焦“妈妈小屋”问题。“妈妈小屋”专门为孕期和哺乳期妈妈提供温馨的服务空间,集孕期休息、产后哺乳、亲子活动、育儿知识、公益讲座及科普宣传等功能于一身。提案中,除了建议在公共场所建设标准化的“妈妈小屋”外,在提高使用率方面,还建议建立“互联网+妈妈小屋”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研究开发“妈妈小屋”手机App,展示漳州市公共场所的“妈妈小屋”分布图,通过定位系统,使用者便能轻松找到身边最近的“妈妈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