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2版:综合新闻

(上接第一版)企业投资落户、开办经营、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大大缩短,奇美化工ABS及AS项目、中科智谷电子信息产业园、“航育”四区融合创新项目等加快签约落地。

创新载体平台,加快成果转换。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三宝、龙轴、天福等龙头企业为依托,联合厦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四大产业研究院,推动企业把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去年,全市研发投入增长29.2%,位居全省第二。

体制创新的活力持续迸发,产业发展的动力不断释放,科技研究的优势逐渐显现,开发区俨然成为了企业健康成长的“宝地”。

优化服务 打造“高地”

努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强化“保姆式”服务,让漳州成为“三创”发展的“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氛围,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如何创造更加优良条件?漳州致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构筑“三创”发展的“高地”,最大程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释放政策红利,强化服务保障。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促进钟表产业八条措施、支持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八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全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去年兑现各类补助、扶持资金7933万元,惠及企业770家次。新冠肺炎期间,漳州出台促进“六稳”工作十八条措施等政策,通过“线上线下”招工和专车接驳员工,“特事特办”生产防疫物资,开通物流车辆绿色通道,产业联盟协会辐射带动,培育电商、夜间经济、会展经济新兴业态等方法,着力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五难”问题。“保姆式”服务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在漳发展的信心决心,为创新创业创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才引智“刚柔并济”,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出台《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实施本地人才培养工程,创新外地人才引进方式,建立引进人才“一站式”网上服务中心,提高各类人才待遇,推进“安得广”人才安居工程建设,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让人才在我市工作安心、创业放心、生活舒心。

把企业家摆在重要位置,用热情激情拥抱企业家。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用“请进、请坐、请喝茶”替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多站在企业角度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切实做到优惠政策一步到位、服务企业一呼百应、推进项目一路绿灯、破坏环境一查到底、亲清政商关系一以贯之,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漳州将持续营造优良环境,充分激发各界人士的热情和干劲,在全社会掀起创新创业创造的热潮,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迸发、动力十足,朝着加快打造工业新城、奋力当好新福建建设先锋、新增长极和重要引擎的目标阔步前进。

闽南日报网址:www.zzxww.com 管理员信箱:mnrbjsb@163.com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内容纠错:0596—2598915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