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靖“川”字形的地理结构中,“腹地”龙山镇山体由高变低,溪流由急变缓。龙山溪、永丰溪顺着山谷奔流而下,滋润着代代的南靖百姓。在龙山镇,有海丝东溪窑、南坪十字岭、宝斗威惠庙、南蔗百竹林、双明太监墓、东爱宴贺楼等生态旅游资源。此番,我们要走进的是位于龙山镇的、一个在今年“五一”假期刚开业的传统文化特色旅游景区——中国貔貅谷。
石刻貔貅的大观园
进入中国貔貅谷之前,先要弄明白什么是貔貅?中国貔貅谷的总策划师沈杰斌说:“貔貅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分有雄性和雌性,雄性名为‘貔’,雌性名为‘貅’。传说中貔貅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只进不出,因此被很多人视为瑞兽,可以招财进宝、镇宅辟邪。”
中国貔貅谷坐落在龙山镇竹溪村的青山绿水之间,初入景区便能感受到这里古朴自然的装饰风格。中国貔貅谷收藏的貔貅是石雕貔貅,并不是常用于随身佩戴的玉石等材质的貔貅。沈杰斌收藏石雕貔貅已有十余载,他说:“刚开始收藏貔貅是出于对貔貅的喜爱、对中国传统的貔貅文化的尊崇。一听说哪里有貔貅,我就追过去看,久而久之,便收藏了成千上万只。”
“景区收藏的貔貅大多数来自明清两代,也有部分唐宋貔貅。”沈杰斌介绍说,“大部分貔貅都是口衔钱币,也有部分衔着仙草,都是取祥瑞或纳财的寓意。”中国貔貅谷中的貔貅大部分收藏在临时展厅中,偌大的展厅整齐地摆放着许多貔貅,它们大多是成双成对的,多为镇宅使用,还连着石基座。石基座上的貔貅大多呈现趴姿,也有部分刻于石柱上的貔貅呈坐姿。
各个朝代的貔貅造型各不相同,用心欣赏还能品出每个朝代不同的美感偏好。比如,唐宋的貔貅有比较明显的“熊猫头”特征,这暗合了当时传说貔貅应该是上古猛兽熊猫的猜测;明清时期的貔貅头部造型更类似麒麟、狗或巨蜥,这与当时明清流传的“貔貅是龙生第九子”传说有关,明清雕刻家发挥想象力雕刻貔貅时也喜欢往龙的造型去靠。此外,唐崇尚丰盈美,唐代的貔貅石刻也显得“多肉富态”;宋崇尚瘦削飘逸,宋代貔貅则显得清瘦了些,尾巴也被简化成三支飘逸的凤尾状;不少明清时期的貔貅保留着丰富细腻的装饰,如背上的毛发、爪子等;有些则显得符号化,例如在崇尚道教的明朝,貔貅的头部甚至直接用阴阳鱼图样替代。
临时展厅里的貔貅并不是景区的全部收藏。不少貔貅还摆放在景区内的漫步道边,园里还悉心地为貔貅种了低矮的灌木、花草为其遮阳。漫步在景区内,除了欣赏青山绿水外,可以多多留意足边的貔貅。沈杰斌向记者介绍,在阳光下欣赏,貔貅因所用材质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特色。青石貔貅显得素雅,白石貔貅亮洁如玉,青白石貔貅更有巧色古朴的韵味,红砂石本身则带有一些朱砂矿,雕刻出来的貔貅带有讨喜的红色斑块,而永定红石料雕刻出来的貔貅显得更红润喜气,不少看起来发黑的貔貅则是采用本土材料丹霞石雕刻的。
富有特色的小田园
貔貅谷不只有貔貅,还有各式各样的老石磨、旧坛子以及石象龟、石狮子等收藏品,是一个遍地古物的地方。景区内还有一块“万石之王”,是竹溪村的镇村之宝,一块估计重达21吨的陨石,这在国内发现的陨石中已属于“超大块头”。据介绍,这块天外来石的主要成分是铁、镍等元素,它坠落至此已经不知几年了。
餐饮方面,除了游客喜闻乐见的田园大锅饭、烧烤等,中国貔貅谷餐饮部还提供桌餐,做田园人家的待客菜——农家白斩鸡、杀猪菜、咸菜竹笋等。景区内还有干净整洁的民宿,采用田园仿古风格装修,冬暖夏凉,让人可以在田间虫鸣以及山村的静谧安详夜色中享受清甜的美梦。景区还提供骑马体验,在工作人员的牵引下,游客可以骑着马逛景区,甚至是到后面的山上去体验策马登山的乐趣。如果有爬山的爱好,游客还可以登上景区附近的那座山,去看看南靖版的“风动石”。
龙山镇竹溪村党支部书记沈贤惠说,除了貔貅园、骑马、烧烤等项目,竹溪村还对景区二期项目做出了规划。沈贤惠说:“竹溪村旅游资源丰富,有可供开发成漂流的河流,还有自然温泉,之后我们将着重开发漂流、温泉、观光荷花养殖池产业园等项目,计划把整个竹溪打造成一个富有特色的旅游乡村。”
■本报记者 张晗 通讯员 张梦帆
▲▼各个朝代的貔貅造型各不相同 张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