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5版:旅游

“夺冠”之路 从这里启程

2.24米高的球网一侧,教练员站在高高的木凳上,抛球、重重扣下。另一侧,正在训练的队员双膝缠着染红的绷带,奋力向左前方扑倒救球,重重地摔在地上,又马上爬起来,继续去接迎面砸过来的排球……这是电影《夺冠》预告片中的一幕,故事的主角是中国女排。

漳州是中国女排最早的训练基地。1976年在漳组建后,中国女排先后46次回“娘家”集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排在这里挥洒热血与青春,就此踏上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夺取冠军的征程。“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竹棚精神,伴随着中国女排诞生了诸多传奇。漳州是孕育出“五连冠”队伍的摇篮,也是中国女排的初心所在。

这或许也是电影选择在漳开启“征程”的重要原因。2019年4月16日,以“不忘初心,共同出发”为主题的电影《中国女排》(后更名为《夺冠》)启动仪式在漳州女排训练基地举行,导演陈可辛、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中国女排前总教练陈忠和齐聚漳州,畅聊电影拍摄的台前幕后,回忆自己和女排的点滴故事。电影还没开拍,就让所有人充满期待。

为了尽力再现老女排的训练场景,电影制作团队在北京市顺义区搭建还原了中国女排漳州训练基地。在搭建时,正巧老训练基地要翻修拆掉旧的地板,团队就把所有地板从漳州运到北京来。因此拍摄时演员每天在地上滚的木板,都是上世纪80年代女排当年用过的,有血有泪有汗在上面。

两个小时光影,浓缩40年拼搏路,却道不尽女排和漳州的跨时代情缘。40多个春秋,中国女排起起伏伏,不管是成绩斐然,还是陷入低谷,漳州人民始终如一关注、支持自己的“女儿”。1986年,漳州市中心特地建起一座中国女排“三连冠”纪念碑,以铭记赫赫战功,激励女排再创辉煌;同年,为了给女排提供更好的条件,体训基地员工把积攒盖职工宿舍的钱捐出来,建成了女排运动员宿舍冠军楼;1992年,中国女排兵败巴塞罗那,在市委、市政府“人均捐赠一元钱”的号召下,漳州人民自筹500万元建成中国女排腾飞馆,以激励女排姑娘不气馁、再腾飞……如今,这些承载着故事的建筑,都已成为漳州城区的地标。

原定于今年春节档期上映的《夺冠》,因疫情缘故还未播映。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重温发生在中国女排身上的那些激情岁月。这片孕育冠军的热土上,有一些改变正在发生,比如训练基地的日趋完善,比如漳州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但总有一些不会改变,比如激励一代代人的女排精神,比如“娘家人”对中国女排全心全意的理解与支持。

闽南日报网址:www.zzxww.com 管理员信箱:mnrbjsb@163.com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内容纠错:0596—2598915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