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1版:读者

健身机构乱象频出 如何避免被“套路”?

■本报记者 周杨宁 文 李 林 图

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到健身房健身。

在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越发重视身体素质,于是,健身成为人们的热门需求,健身机构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健身行业火热的同时,问题也随之产生。不少市民遇过办卡容易退卡难、健身教练水平参差不齐、健身房老板跑路等问题,而行业监管不完善使得投诉无门,维权阻滞颇多。

由此,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健身服务行业的发展与建设,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让市民的健身更有保障?

乱象>>>

办完卡健身房就因“经营不善”关店

原本抱着减肥的心态办了健身私教卡,没想到经历疫情期,健身机构就不在了。不久前,市民林女士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

今年初,家住芗城区南昌路某小区的林女士在小区的一家健身房办了健身卡,“这是一家在小区套房里的健身房,器械不像大的健身机构那么多,他们说是私教健身会所。在教练的推荐下,我办了私教卡,一个月3000多元,15节。”然而上了两节课后,林女士有点质疑,“陪我练的教练自身身材不好,不是一开始给我介绍的那位,我就觉得不是很专业,问她有没有一些教练资质,她说了一堆什么机构认证的,我也不是很懂。”

更让林女士郁闷的是,上了几节课后,便遇上了疫情期。等到近期林女士上门要求恢复训练,却被告知健身房经营不善,要转让了。林女士要求退款遭到拒绝,并被告知等到新的经营方接盘后,可以继续使用旧卡。“我心里很清楚没用完的钱肯定是打水漂了,投诉退钱好像也很麻烦,数额不大就算了,花钱买个教训吧。”

除了小型私教健身机构没保障,还有一些市民遭遇过一些颇具规模的健身机构“经营不善”“老板跑路”等事件,预存的健身卡无法退钱,由于数额都不算大,也有一些市民“自认倒霉”,嫌麻烦便没有投诉维权。

记者从我市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关于健身机构的投诉不断出现,但市场监管部门一般在出现纠纷时介入调解,无法对经营者采取强制措施。而单个会员由于损失金额不多,很多人嫌麻烦放弃主张权利,警方便难以定性立案。

套路>>>

“开店—关店—转店”的方式圈钱

记者了解到,健身房低价吸纳会员不久后就“经营不善”,会员无法退钱维权的现象,并非只出现在漳州,不少城市都出现过这样的现象,一业内人士透露,这是健身房的圈钱套路。

健身房圈钱套路一般是这样:先在某个区域内迅速开几家店面,在这些临时租用的场地摆放一些租来的健身器材,为了节约人力成本,有时商家甚至不雇佣销售人员,而是和一些专门预售团队合作,由这些团队负责找人销售会员卡,之后每家店都疯狂吸纳会员,以极低的年卡价格和店内各类花哨的宣传来诱导消费者办卡。由于短期内形成连锁,不少消费者会放心购买年卡并买课。等到预售卡圈到钱后,首期款立马被健身房和销售团队分成。之后再经营一段时间后,由于会员相对不多,私教课销量不高的店面就会以“经营不善”为由关店或整顿。会员则被转移到其他分店中,经营的店面还可以借此营造人多的现象,继续招纳新会员。对于转店会员,商家则会要求补交手续费或以优惠价格续买私教课等其他方式继续在新店健身,采取这种“开店—关店—转店”的方式不断圈钱。有些更为恶劣的则会继续以这种关停转移分店的方式逐渐减少店面,直到最终跑路。

福建衡评律师事务所律师周艳红认为,由于健身房只要经过注册成立,就是合法的。目前法律法规对于商家预付卡销售并没有强制规定,预付卡相当于是消费者和商家签订的一个合同,健身房关门停业,消费者向监管部门投诉,也只能建议向法院起诉。由于影响人数较多,只能集体维权,但有些消费者因为怕麻烦不愿意走繁琐的司法程序,也有的消费者已经将合同丢失,这也导致商家的这种手法屡试不爽,类似案件一再发生。

对策>>>

强化部门协作规范行业管理

健身机构乱象频发也引起社会关注。今年市“两会”期间,市台盟提交了《健身行业市场乱象亟待监管》的政协提案,提案经过调研认为,健身行业这种“赚快钱”的做法极大伤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就此,该提案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首先,建立银行的第三方独立存管制度。银行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卡内余额的资金进行监督、管理、保护。只有经过消费者的确认,商家才能扣钱,消费一次扣一次钱,没有消费的余额还在账内,这种预付卡的余额资金的产权性质是归消费者的,消费者有权利优先取回,这样才能够确保在发卡企业破产清算的时候,消费者卡内余额不存在被吞噬的危险。

其次,完善监管制度,强化部门协作。加大对健身行业的行政指导力度及执法力度,建立由市场监管、消防、税务、消保、公安、体育等多个部门组成的健身行业监管与联动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健身市场乱象。

再次,追究失信企业的法律责任,纳入个人征信记录。建立行业协会失信或违法违规名单,同时将该类企业或个人的违法违规行为纳入征信系统,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避免其以任何借口逃避对消费者的赔偿责任或在异地故伎重演。

此外,还应加强宣传,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市民在办健身卡时,不要受到一些优惠影响冲动消费,要先到健身房实地考察,同时可以向场地物业了解一下健身房的租期有多长,若租期很短,则要提高警惕,谨慎办卡。同时保留向监管部门进行举报投诉的权力,职能部门应积极受理,开展调查,如确实定性为恶意诈骗,则即时向公众提出预警,并转交公安机关办理。

闽南日报网址:www.zzxww.com 管理员信箱:mnrbjsb@163.com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内容纠错:0596—2598915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