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2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0版:社会新闻

漳州荔枝产区迎来丰收季,树树荔霞红、篮篮硕果甜。采摘的果农们晨曦开工、傍晚收工,一天劳作的光影在乡间汇成一支夏的交响乐——

荔园采收奏鸣曲

又是一年雀舞蝉鸣、百荔争红时。

清晨,东方刚泛鱼肚白,乡村就热闹了起来,摩托声、拖梯声、犬吠声,还有邻里之间的相互吆喝声,汇成了一首采收荔枝的“前奏曲”。伴着略显嘈杂的“前奏”,人们带着各种“装备”向各自的果园挺进。

此时,果园里已有一些老人在捡拾落果了,他们有的是凌晨四点多就打着手电筒来的,只为了捡到更多的落果。在荔乡,落果是不分谁家的,谁见谁捡,人们把落果剥皮去核后,以每公斤两块来钱的价格卖给罐头厂的收购商,有些老人整个荔枝季靠剥荔枝肉收入三四千元。

到了果园,果农们架好“马椅”(人字梯)、竹梯,拎起篮子就爬梯上树,站在最高二三十级的竹梯顶端,像猴子似的采摘果实,手够不着就用钩子,钩子够不着就锯下或徒手折断树枝,然后摘下果子。在高新区九湖镇一带,有些老龄荔枝树近三层楼高,10米高的35级竹梯还不够用,果农会将两架竹梯用铁线捆绑拼接,然后上树采摘。

“快来接一下!”果农用绳子把摘满的篮子从树上垂下时的吼声大老远就可以听见。听到“命令”,负责干地面活的爷爷奶奶或放假在家的孩子们,立马拿个空篮子换下刚下树的果实。

都说干地面活的人轻松,其实不然,他们除了不停地接取树上吊下来的果子外,还要择荔枝,不但要去除叶子劣果,还要把个头大、颜值高的果子另放一旁,以便“做面”(铺在最上面以利卖相)或者送给亲戚朋友。

每采满一担后,果农会马上拉往设在果园路口的收购点出售。如果是焙干货,过磅后,视果实质量,直接扣两三斤的重量,不用再挑劣果,干脆利落;如果是鲜果货,则需倒在专用的台上,挑去劣果。

上午八九点的时候,和着聒噪的蝉鸣,骄阳、热浪泄在苍翠葱绿的荔枝园里,烫得荔枝的小脸儿红润红润的,风儿掠过,累累果实摇曳多姿,果农也个个汗水湿透衣背。这时,家人会送来包子、馒头、牛奶、可乐、八宝粥等食品,有人当早餐,有人做点心,总之,刚好借机小憩。人们采摘荔枝时,总会互相调侃,偶尔还会张家长李家短的“八卦”一番。

荔枝采收时节,多数人家会有亲戚朋友前来帮忙,一些果树多的,还会雇工采摘。在龙海市程溪镇,雇一个人每天工钱250元,外加一包中档香烟,还要管饭,加上为他们买的意外保险,总的算下来,每人每天约300元。有雇工采摘的,主人都会煮些粥作为点心,送到荔枝园。果园离家远的,还会把锅台架到果园,省得来回跑。

今年,程溪镇兰竹品种的荔枝焙干货收购价每公斤在3.5元左右徘徊,鲜果货收购价维持在每公斤5元多,请人采收,主人有所赢利。往年,价格贱的时候,请人采收,果农基本是没利润的,以致出现抛荒或者免费送给他人管理收获的现象。

今年的荔枝季比往年热了一些,而且天天“日头赤炎炎”。不过,相比阴雨连绵的天气,果农更愿意热浪袭人的晴天,因为,一旦持续阴雨,果实就会开裂烂果。果农说,今年荔枝产量比去年翻了一番,蹭的就是去年冬天以来的晴好天气。

上午十一点左右,果农纷纷下树,筐子、梯子、篮子一概扔树下,载着摘好的荔枝,逃也似的回家去吹空调了。此时,荔枝园又恢复了宁静,唯有一些老人形单影只地捡拾着树上掉落的果子。

下午三点多,荔枝园又开始热闹起来,上午的剧情在下午重新上演。采摘荔枝是个十分累人的苦差事,除了高温炙烤外,还要遭蚊子围攻,偶尔会被红、黑蚂蚁叮咬,更可怕的是被树屁虫(学名:椿象)的尿腐蚀皮肤,那种灼热感足以令人刻骨铭心。最糟糕的是,每年都有坏消息传来:某地果农在采收荔枝时不慎摔伤,某地果农从树上掉下终身残疾……眼下,荔枝正在采收中,我们期待果农能绷紧安全弦,以达丰收、平安之愿景。

面对老旧品种价格长期低迷的现状,一些较有远见的果农转变观念,进行高位换种,嫁接了价格好的新品种。如今,漳州除了大家熟悉的兰竹、乌叶、妃子笑外,还有双肩玉荷包、大丁香、桂味、红绣球、紫娘喜、岭丰糯、仙进奉、井岗红糯、无核荔枝等十来个品种,但兰竹和乌叶两个品种仍然占全市荔枝总产量的85%以上。

傍晚,果农收工回家。宁静了一天的村子又开始活跃起来,狗儿见主人回来,摇头摆尾屁颠屁颠的出门迎接,之后,女人进厨房,男主人帮忙喂鸡鸭。吃过晚饭,一家人围坐客厅或干脆到门口和狗儿一起坐在走廊地板,畅享夏夜习习凉风,然后,打开手机计算器,核算当天的荔枝收入……约莫十点,村庄安静了下来,人们陆续进入梦乡,唯有甜蜜蜜的荔枝味弥漫夜空…… ⊙陈建和 文/图

①程溪镇下庄村村民在采摘荔枝

②程溪镇顶叶村村民正架起梯子准备采摘荔枝

③果农在荔枝树下吃点心

④焙房里翻动荔枝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