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大人们都说,下大雨的天气,河水非常的毒,最好不要接触。”尽管已经成年并有了家室,许礼晟对儿时的这句“警告”仍记忆犹新。
家住江景花园小区的他,在漳州古城开了间豆花店,闲暇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带着孩子沿河边漫步。“如今整治过的东宋河不仅变干净,更变漂亮了,吸引来的客流也带动着沿岸经济发展愈发蓬勃。但是每逢下雨天时,我仍会不自觉想起那句‘老话’,特别是看到泛着白沫、油渍的污水被排到河里时,我更害怕,害怕河水真的有‘毒’。”他说。
“毒”在河里,“毒源”却在岸上。“光靠清污治河是不够的,消灭岸上污染源才是治本之道。” 在内河水环境整治项目公司设计部经理刘筱昱看来,南方梅雨季节的雨量大、持续时间长,这就导致了部分未彻底雨污分流的小区会有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而东宋河两侧多为老旧小区,雨污合流、楼前源头混错接等问题普遍存在,不少排水管道还存在严重腐蚀现象,渗流严重,污水入河依旧存在。
为了彻底摸清岸上污染源“底细”,市住建局、芗城区政府联合施工单位、镇街工作人员组成网格小分队,对东宋河沿线大大小小的73处排水口的地下排水管(渠)网进行全面普查,从排水立管调查、居民小区管网排查、市政排水管网排查、排水口逆向溯源排查四个方面同步推进,形成排水管网一张图,重点检查排水户、雨污水管网的排水去向,以及油污油烟预处理情况、排水许可证办理情况等,最终形成影像、文字、数据资料,造册入档。
从“撬井盖”的手动操作到管道内窥镜(QV)、CCTV机器人、无人机航拍等智能排查,多措并举的一次次走访摸底,最终筛查出建筑混接立管605根、地下管线污染源点262处,涉及餐饮店面347个、公建单位16个、医院2个、美容美发洗车店面32个、其他类型店面910个等,为做好源头雨污分流改造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