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确定,整治立即全面铺开。
以东宋河为中心,东至新华南路、西至香港路、南至博爱路、北至南昌路的商住小区、学校、公园、城市更新区域等都被纳入污水源头整治的“射程范围”。
“我们将整个东宋河片区划分为五种类型12个区域,结合用地性质及建成区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有针对性的分流改造方案,对管道源头错接的及时进行纠正,对没有雨污分流系统的及时进行完善。”市住建局城建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老旧小区或历史街区由于规划建设不到位和生活习惯等原因,普遍存在雨水立管接入生活洗涤废水等现象,部分阳台还被改造成厨房,直接对雨水立管进行生活排污。特别是小区的排水管道基本都缺乏定期管养,堵塞、混接较为严重,从而导致生活污水逆溢至内河,造成水环境严重污染。
于是,施工单位一段段推进、一点点修正,从增加悬吊横管将雨水引至有空位的外墙、断开污水管道、增加出户管接入污水系统,到设置雨污立管标识、原合流立管下部增设存水弯,随着小区、街巷等每个排水单元的排水路径愈发清晰,被堵住的“毛细血管”也一点点疏通。至6月底,今年我市共在东宋河雨污分流改造示范区内新建雨水管2313米、污水管2368米、建筑雨水立管251根、建筑污水立管13根,修复建筑立管53根。污水有了正确的流向, “晴天污水不入河、雨天雨水不进厂” 终成现实。
如今,在东宋河片区的道路间、井盖旁,除有标记着“雨”或“污”的圆形标识,上面还标有位置、编号和箭头走向。“这是井号牌,就是排水井的‘身份证’。通过这些标识,路人可直观了解排水井中排的是污水还是雨水,水流走向如何。” 市住建局城建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完成东宋河片区雨污分流示范改造的同时,下阶段还将加强对沿岸店铺特别是餐饮店的排水督查力度,防止私接偷排等现象发生,确保生产、生活和经营活动产生的污水,通过截污纳管、统一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到外环境,最终实现“污水零直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