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8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3版:社会

母亲因病早逝,父亲残疾且长期在外,是伯父伯母将他抚育成年。他今年不负众望,考上福建中医药大学。林建彬——

努力上进,闯出一片天

林建彬在番薯地拔草

“我村,东山一中考生林建彬自幼丧母、父亲身残,今年高考取得557分的好成绩……”8月26日早上听到这个消息,笔者赶到东山县前楼镇岱南村,经村关工委主任林来成热情引路,很快就找到林建彬的家。可是林建彬家里没人,他长期住在伯父林金成家里。林金成的家是30多年前建的一幢一层石头房,与周围三四层新楼房相比,显得有些老旧,但里外打扫得很干净。坐下不久,林建彬与伯父一起从盐田劳动回来。他头顶斗笠、戴着一副近视镜,面带笑容,显得文质彬彬,只是皮肤晒得有些黑。

谈到高考理科成绩557分,19岁的林建彬认为自己没有正常发挥,达不到预期的高考分数,前些日子闷闷不乐,经亲人们的安慰才平下心来。“我填报的志愿是福建中医药大学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因我看到今春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感到医生非常重要,所以就选报这所学校。”林建彬笑着说。

“知道林建彬高考取得较好的成绩,乡亲们都为他高兴,称他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孩子。”57岁的伯父林金成说,侄儿林建彬刚出生14个月,其母亲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其父亲林水成因强直性脊椎炎多次住院治疗无效,成了走路弯腰、手脚摆动的残疾人,长期外出到广东汕头、东莞等地帮人看大门,但工资有时还不够自己的生活和治病吃药。

亲人的照顾,学校、社会的教育帮助,加上他自身的努力,使林建彬成为一个懂得学习、积极上进的好学生。由于家庭的变故,养育林建彬的责任完全落在伯父林金成、伯母沈惜菊身上。伯父夫妻虽然有自己的儿女,但仍把侄儿林建彬当作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和正面教育引导。从小听话懂事的林建彬天天到校不旷课,读书专心用功,成绩名列班级前茅。2014年在本村岱南小学毕业,考上县城西埔中学,2017年顺利考上东山一中。他学习作息很有规律,念初中、高中时,坚持晚上读书到11点才睡觉,第二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

林建彬从小节俭朴素。在东山一中读书时,十多元的午餐舍不得吃,宁愿骑自行车赶回家里吃饭。亲戚每年为他买了些新衣裤,可他认为旧的还可以穿,不愿穿新的。考上县城中学时,为了方便联系,伯父花300多元为他买一部手机。他怕万一控制不住,玩上手机耽误学业,坚决不用手机。考上东山一中也不用手机,直到今年7月高考完了才拿出来用。从小学开始,逢年过节和平时亲人们会给他零花钱或生活费,他认为亲人们赚钱辛苦,舍不得多花,至今共积攒了8000多元。

伯母沈惜菊说,林建彬读小学时就会帮助家里洗地板、洗碗筷、刷锅和浇花。念中学时,看到伯父、伯母干农活很辛苦,林建彬经常利用双休日、寒暑假主动帮忙做农活,或下地采芦笋,或在番薯地拔草。念高中时,每逢双休日和寒暑假,林建彬都会去伯父承包的盐田里,帮助晒盐收盐、排进水等生产劳动。“伯父、伯母不让我干农活,都是我自愿主动去做的。我想参加生产劳动,锻炼自己。”林建彬笑着说。

林建彬与人为善,平日热情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他自觉加入青年志愿者,积极参加当地开展的助残扶贫、家园清洁行动、义务植树等公益活动。

考虑到林建彬的家庭情况,岱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正帮他办手续,向上级申请助学款,多渠道为他争取一些困难补助金。录取的好消息昨日也传来,林建彬已被福建中医药大学正式录取。

☉谢汉杰 文/图

闽南日报网址:www.zzxww.com 管理员信箱:mnrbjsb@163.com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内容纠错:0596—2598915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