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0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1版:要闻

关爱残疾人 携手小康路

——漳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综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也是我市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

“十三五”以来,漳州以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为主线,坚持突出重点、融合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见实效、成品牌的助残项目,加快推进残疾人服务保障、社会参与、生产生活等全面改善,打造出了残疾人事业发展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漳州样板”。

多措帮扶

从集中发力到联动作战

幸福奔小康的道路上,离不开残疾人紧咬牙关、奋力拼搏,更离不开我市一系列政策的精准帮扶:

推进建章立制。先后出台《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漳州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等文件,不断完善残疾人政策保障体系和救助制度;

实施精准康复。通过提供针对性康复训练、实施人工耳蜗项目、推进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等举措,实现有需求的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率达80%以上;

聚焦建档立卡。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齐残疾人社会保障领域突出短板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政府、企业、产业能人及各类公益组织的积极性,从集中发力到联动作战,全面激发残疾人“自我造血”能动性;

借力“搭台唱戏”。集中举办多场大型残疾人招聘会、职业技能培训班,利用线上线下同步推广、新媒体带“货”直播等形式,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

五年间,全市8828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逾6000人得到康复救助,28.7万人次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近万人次实现就业培训,1530户家庭完成无障碍改造……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是我市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坚实足迹,更是全市近30万残疾人不断提升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精准服务

扶残助残事业全面开花

以残疾人“所需”为出发点,以残疾人“所能”为基础,以各级各部门 “所为”为载体,五年来,我市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实现残疾人政策与需求的有效链接。

设施建设日臻完善。2016年至今,全市新建6所县级公办“福乐家园”,建筑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以上,满足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托养服务、文化活动等各种需求。

助残服务丰富多彩。五年来,我市持续开展“送服务、送温暖、送岗位”活动,为1000多户次残疾人提供理发、义诊、陪护、保洁及家电维修等各类服务,在漳州“志愿云”系统注册的助残志愿者已达1312人、服务时间近2000小时,市扶残助残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被省委文明办评为“福建省百家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维权网络基本形成。五年间,我市先后成立1个市直、14个县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市县两级残疾人法援服务站点覆盖率达100%,来函、信访按时办结率达100%,全市残联系统维权服务网络全面铺开。

此外,我市还积极打造康复教育中心聋儿语训品牌,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合作建立全国首家言语听觉康复教育与科研基地,全面开展“福乐盲人按摩中心”规范化建设,并在全省率先开展第三代残疾人证(智能化)换发试点工作,实现残疾人事业发展全面开花。

出彩舞台

残疾人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五年来,我市积极组织开展文化进社区及群众性体育活动,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

借助市残疾人艺术团、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等优秀平台和渠道,我市共组织9场公益演出及下基层公益巡演活动,有近5000名观众观看演出;

在参加国家和全省举办的残疾人艺术汇演中,我市将金牌、银牌、优秀奖、启智奖等多个“战果”收入囊中,其中戏曲《十八相送》更是荣获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评委特别奖;

通过选送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特奥运动员代表参加国际、全国、省级等重大体育赛事,五年来我市共取得了国际奖牌2金1银、国内奖牌5金4银9铜、省内奖牌46金39银19铜的傲人成绩,每年举办“残疾人健身周”系列活动,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到体育健身的大潮中……

此外,我市还大力挖掘树立残疾人励志典型,多渠道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效,在全社会形成爱残、助残的良好氛围,让残疾人的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推动残疾人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蔡柳楠 林美贵 方仁荫)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