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0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3版:教育周刊

乡村教师汤雅彦:

九年勤钻研 小草也芬芳

⊙通讯员 黄建和 文 本报记者 黄子君 图

汤雅彦近照

转瞬之间,她已在乡村小学执教9年。

通过2011年夏季的新教师招考,汤雅彦回到家乡华安,成为新圩镇的一名乡村小学教师。

三尺讲台,挑战不小,2008年漳州师院毕业的她,虽为科班出身,有着一身的专业知识,却没能很好地掌控课堂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像她自己所说的,新教师汇报课上,发现自己与别的新教师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教学上,她感慨自己的不足,暗暗为自己加油,需要进一步学习。

也正是这样的认识,向书本学、向外校优秀老师学,向网上优质教学视频学,只要有学习的机会,她都不轻易放弃。身边名师热心的“传、帮、带”,汤雅彦肯付出,勤学习,慢慢缩小了差距。一个在课堂上得不怎样的年轻新手,经时间的打磨让她成长为一名县级名师、市里的学科带头人。

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心用情在耕耘,每一段成功的背后,都有她深深的足迹,是她辛劳的结晶。不知不觉地,在从教9年的时间里,有4年当班主任,3年担任学校教导副主任、主任工作,并且有5年担任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

一步一脚印,收获鲜花与掌声,2016年《用字母表示数》公开课被评为县级二等奖,2018年《折线统计图》公开课被评为县级二等奖。难能可贵的是,她的《角的度量》教学课在2019年全市中小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二等奖。

从一名新手蝶变成县级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汤雅彦也算是小有名气。她不骄不躁,很乐意参与华安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翻山越岭,到薄弱校送教,以亲身的课堂教学示范,帮助更多更为年轻的新教师,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可喜的是,去年8月,指导同事郑三贤执教的《小数的认识》一课,在全省教育学会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二等奖。这些年,她就带了5名“徒弟”。在乡村小学里,越来越多像汤雅彦这样独当一面的年轻教师活跃在教学一线。

乡村教师的甘苦,她有她的体悟。“当乡村教师,说不苦,那是我在骗人。”汤雅彦眯起眼睛,笑着说。大多孩子家在离学校更为偏远的大山里,全天寄宿在校,教师也就增添了一份责任,要当起他们的“临时父母”,不仅仅学习上,还要精心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起居。付出有甘甜,她说,看到老师晒太阳,可爱的小家伙马上跑过来为你打伞遮阳,乡村小孩纯朴而善良,很会体谅老师的辛劳,作为老师,很感动很欣慰。话语之间,闪现的是幸福。

如今,作为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继续实施“乡村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的一名培养对象,她深深地认识到,学无止境。这些天,她正在漳州接受为期一周的全市第六届学科带头人通识教育培训,她说,来自乡村基层的她,要珍惜难得的培训机会,不仅要“学好”,更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教好”,让更多的山区学生插上知识的翅膀,飞向更为广阔天地。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