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0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9版:社会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村歌”《上樟之恋》的词作者曾平顺近日再谱新词,发出“心声”,讴歌家乡农村道路建设成就——

幸福路上 且行且歌

华安县农村公路盘绕在山间(歌曲《幸福路上》MV截图)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达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尤其是在偏远山区,道路更是连接山里山外的“生命线”“经济线”。最近,一首反映山区农村道路建设的原创主旋律歌曲《幸福路上》及其MV在漳州人的微信朋友圈里悄然流传开来,而它的词作者是此前“网红村歌”《上樟之恋》的词作者曾平顺。

曾平顺是省作协会员,此前创作多首公益歌曲,如关注汶川地震的《在那一刻》、直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武汉深呼吸》等。此次他创作《幸福路上》,意在讴歌他的家乡华安县近些年来农村道路的巨大变化。在他眼中,曾经让人“望而却步”的华安县早已今非昔比,那一条条盘旋在群山中的道路,正引领当地群众逐步致富。

“曲曲弯弯九龙江,山路也蜿蜒。”歌词一开头,曾平顺就结合华安独特的地貌河流,勾勒出山区道路蜿蜒曲折的风貌。紧接着歌曲点出了这些年随着当地交通部门的筹谋规划,“开山辟峻岭,遇水架桥梁”,一条条崭新的道路开到了家门前,不仅让人更便捷外出逐梦,还勾起了在外游子回家的渴望。

“村村是珍珠,路路金项链。走在山水间,最美的是笑脸。”歌词中,曾平顺还别出心裁地将蜿蜒在青山绿水间的条条大道喻为串联起每个乡村的金项链,最终道出当地人的心声——“路通了,心也畅了”,唱出他们携手奔跑在幸福路上,共同奔向幸福未来的欢乐。

曾平顺说之所以写这首歌,与其自身经历有关。他自小在华安仙都长大,直至后来求学走出大山。这些年来,他对家乡的道路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都看在眼里,如数家珍: “鹰厦铁路1957年建成通车,贯穿华安全境,成了我们华安几代人引以为豪的人生记忆。1967年,华安历史上第一条通往外界的山间公路,原漳华公路旧线才建成通车……”今年恰逢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在曾平顺看来,一个地方的道路修得好不好,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有感于斯,他今年5月开始动了写歌的念头,随后多次回到家乡华安寻找创作灵感。

“说实话,走了很多路,去了很多地方,直到7月1日才开始落笔。”曾平顺说,歌词虽几易其稿,却在短短三天内敲定了。“由于内心满怀着对家乡的热爱,最终在这首歌中,现实中的道路与个人内心的心路达成了恰到好处的结合。”

当年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曾平顺,至今仍清楚记得,由于道路不畅,很多时候他只能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以至于往返一趟市区和老家得花上8个小时。如今他驾车往返市区和老家,只需2个小时。此间的差距和内心滋味,他自己最清楚。

歌词写好后,曾平顺将其发给了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蒋舟,请其进行谱曲。蒋舟非常喜欢这首歌词,听了曾平顺对家乡道路建设的解说后,深受感染,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当晚就谱出曲子,隔天就给曾平顺发来了歌曲小样。最终,原创主旋律歌曲《幸福路上》经由省歌舞剧院的董狄、姚中译演唱,并以其内涵深刻且通俗易懂的歌词、深情而振奋的曲调,向世人娓娓唱出华安“幸福之路”的变迁,在网络上受到热捧。

⊙记 者 朱俊辉

实习生 刘楚琳 文/供图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