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5 < 上一版 返回首页
第08版:国内

“蚝”村蝶变 西梧起“凤”

(上接第一版)

吴解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日产蚝壳50吨计算,西梧村年产蚝壳1.8万吨;玛塔农业用1.5吨蚝壳可产1吨土壤调理剂,年产成品近8万吨,这意味着不只西梧村,全县的蚝壳都有了出路。

变废为宝,让西梧村在短短六年间,由原来的负债村变成纯收入3000万元、村财收入700万元的富裕村,村民们的人均收入也翻了两番,从6800元涨到了28000元。

走进如今毗邻西梧村的玛塔农业诏安基地,总投资1.5亿元的二期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预计今年底可建成投产,“届时公司年产值将增至25万吨,技术产量双升级的同时可以帮助更多沿海县区有效解决牡蛎壳堆弃污染等环境问题。”玛塔生态服务有限公司诏安基地厂长韩志杰说。

电商助力 蚝名香飘海外

初嫁到村里时,郑雪真常常听到这样的歌谣:“西梧的路颠,西梧的水咸,西梧的小伙儿人人嫌。”

历经6年的振兴蜕变,如今歌谣再传到郑雪真的耳中时,已变成“西梧的路宽,西梧的水甜,西梧的小伙儿人人要。”

“6年里,不仅西梧村美了,西梧人富了,连西梧的生蚝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信息,变成全村热销海产品里面‘最靓的仔’。”在郑雪真的淘宝店铺中,珠蚝、大梧蚝的销量一直领先,高峰期月销售额达10万元,包装也从传统泡沫箱一路升级到精装礼盒。

“我们村正在筹备申请‘西梧起凤’品牌名,借‘凤栖梧桐’寓意西梧村的腾飞。未来,包括生蚝在内的所有西梧海产品都将被印上这一统一品牌标识。同时,农产品专用二维码的赋码也被提上日程,以后从咱们村运出的生蚝呀,都将拥有这张可溯源‘身份证’。”郑雪真开心地说,“希望未来真能从西梧村飞出几只令人惊艳的‘金凤凰’。”

与郑雪真同为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吴志明,刚报名参加了县里组织的电商培训班。他说:“京东、淘宝的店铺销售额一路飙升,我们马上要转战时下最热的抖音、快手等平台。等我学会了如何制作短视频、如何进行直播带货,就有机会打开更多国内外市场。事实上,目前已经有很多海外客户向我们抛来了合作橄榄枝,正待进一步洽谈。”

“以生蚝为元素,我们还探索设计蚝美丽、蚝强壮等文创产品,积极打造印象牡蛎湾等‘网红打卡地’,力争能把产业链由线下到线上做大做强。”谈及“互联网+”时代的生蚝产业新变化,吴志雄充满期待。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