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当耳畔再响起老歌《光阴的故事》的旋律时,漳州立人学校九年(8)班的同学们会想起,在他们十五六岁的青葱岁月里,俞盛华老师为他们的青春留下了美好的注脚。
近日,在漳州立人学校九年(8)班的班会上,一首《八班的故事》的唱响,让这个班的同学成为其他班同学羡慕的对象。而歌词的创作者是该班的班主任俞盛华老师。
“清晓的晨烨解忧的云,明月留恋的天帆,青春的梦洁,晶莹的玉,充满了神采的奕涵……”歌词乍看并无特殊之处,但这首专属于九年(8)班的歌曲,每个人的名字都被巧妙地融入其中——“赖晨烨、刘纾云、张天帆、邓梦洁、游玉莹、周奕涵……”哼唱着熟悉的旋律,孩子们不约而同会心一笑。
俞盛华于2012年毕业于闽南师范大学(原漳州师范学院),目前是漳州立人学校的历史老师,兼任九年(8)班的班主任。去年6月,他因撰写文言文版期末评语而走红网络,今年他再亮“新招”。
“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见证了老师的光阴,看着孩子们即将踏上新征途,作为老师总是百感交集,既欣慰又不舍。”提及创作初衷,俞盛华告诉记者,前不久的假期,他在家编写教案时偶然听到老歌《光阴的故事》,灵感突现:“何不将孩子们的名字融于一处,编成歌词?”
的确,对即将面临中考的九年级学生而言,分别的日子来得更早一些:两个月后,漳州立人学校九年级将迎来中考前的班级调整。班上50多位学生的名字,俞盛华都能默写出来。经过一番打磨,他最终结合歌曲旋律,把每个人的名字巧妙“安排”到歌词中。一首《八班的故事》,成了俞盛华送给即将分班的同学们的纪念礼物。
俞盛华不仅用歌曲送给即将分别的同学们以纪念,还特地给每个学生“量身定做”了一首诗,诗中同样暗藏着他们的名字。“尊口凌天便是吴,时光不负此心舒。平生若得珍琦玉,晓窗勤思伴书读。”这只是其中的一首,若是8班的孩子,一眼便能明了,这其中暗藏的是“吴舒琦”。
为了让小诗与名字结合得更自然,俞盛华的创作注重体现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辅以勉励之意。在他看来,学生们的名字包含了父母的期望,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他反复琢磨名字中每个字的含义。“希望通过诗,对他们的优点给予肯定并勉励,同时也借诗表达对孩子们的期许。”
一个月后,学生们终于收到了俞盛华老师创作的诗,惊喜不已。而让俞盛华欣喜的是,有学生向他回赠了自己创作的藏头诗。
从爱好古诗词的文学青年,到三尺讲台的师者,俞盛华希望,特别的班歌和“定制”的小诗,能为学生们带去不仅是分班前的纪念,更希望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学习古诗词的乐趣。“我能陪伴孩子们的时间有限,直接传授给他们的知识更有限。我想带着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比严肃的说教更有意义,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收获更多。”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俞盛华说,他希望学生们带着诗歌中美好的期许,踏上征程,各自灿烂。
⊙记者 王琳雅 朱俊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