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镜子是用什么做的?”“古人是怎么照镜子的?”“这镜子的表面并不光滑,能照出人像吗?”……
昨天,在漳州市博物馆周碧初展厅,《美哉灵鉴——仪征出土汉代铜镜精品展》吸引许多市民前来观赏。江苏仪征市博物馆遴选出馆藏汉代精品铜镜70余面,让观众从中欣赏汉代铜镜工艺之美,领略汉代厚重的文化内涵。市民带着疑问,博物馆的讲解员也耐心地讲解。
“镜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种生活器具,可照容颜变化,也是一段凝固的历史,可鉴国家盛衰。在长达四千多年的时间里,作为古人正衣冠、饰面容的生活用具,铜镜一直不可或缺。”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展出的铜镜中,年代最久远的,是少数几面战国时期制造的铜镜,其余均为汉代铜镜。
“在中华文明的历程中,汉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是一个泱泱大国气势恢宏的开篇,更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铜、锡、铅的比例更加合理,纹饰题材也达到前所未有的丰富,铭文广泛地成为铜镜的装饰,这也是汉镜的一大特色……”市民们一边细细品味着古铜镜的造型纹路,一边通过文字介绍及讲解员的讲解,感受着我国古代社会文明的“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