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2版:专题

4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争创一流营商环境

强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支持古雷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推进5个县(开发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积极推行国企混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面落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事项,建成新行政服务中心,推动审批服务事项统一进驻政务实体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各单位自建政务服务APP统一整合进入漳州通APP。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推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积极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拓展“一带一路”技术合作,加强与东盟国家港口、物流和产业合作。主动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深化货贸、服贸和投资等经济技术对外合作。加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广应用,推行汇总征税和关税保证保险等新型担保措施,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环节监管服务,巩固跨境贸易便利化成果。

打造闽台融合先行区 持续探索漳台融合发展新路,依托五大国家级对台合作平台,深化石化、精密机械、现代农业等产业融合。加强基础设施联通,加快东山5000吨级对台客货码头项目建设,推进东山与澎湖、高雄客货运直航。突出能源资源互通,支持古雷石化企业开展对台原油委托加工业务,加强漳台渔业技术、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交流合作。推动行业标准共通,鼓励台资企业在漳设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落实落细惠台政策,实施乡情亲情延续工程,持续推动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建设,用产业、项目、事业、待遇吸引台湾青年人才来漳发展。

5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 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实施《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配合完成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专项规划编制,进一步推动产业共建、服务共享、政策共用。用好闽西南城市协作开发集团和发展投资基金,扎实推进34个重点协作项目,加快建设漳武高速、福厦(漳)客运专线、厦门轨道交通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尽快开工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健全区域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开展大气环境联防、水环境联治、海漂垃圾联控。

精心建造城市和县域核心区 完成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速东部新城、市区北部片区、西湖片区、南江滨片区开发建设,推动主城区跨江面海发展。主动融入“211”省内交通网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和对外快速通道,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20公里以上。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化城市建设管理“十项行动”,改造提升77个老旧小区。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新增公园绿地1500亩以上、绿道100公里以上。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实施“小县大城”战略,做强各县城区和副中心镇,引导县域人口、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集约高效布局。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5年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规划、政策、工作、机制上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止返贫致贫。落实乡村振兴“一村一方案”,打造28条串点连线成片的乡村振兴示范线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和农房建设管理制度,落实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打造一批原山原水、古色古香、宜居宜业的特色乡村。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完善农田水利、水电路气、物流通信配套,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完成7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提升任务,整治裸房1.6万栋。

6

严格生态空间管控

守住蓝天碧水净土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严守“三线一单”,深化河湖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强化自然保护地和湿地监管,完成植树造林9.9万亩。加强矿山生态修复,严格落实“矿长制”“净矿出让制”“绿色矿山承诺制”,持续推进漳浦县蔡坑矿山生态修复和龙海市一比疆、长泰县吴田山废弃矿山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涉海(河)非法采运砂综合治理行动,加快漳江口红树林综合整治修复,完成东山八尺门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程海堤贯通。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完成年度补充耕地及水田任务。完善九龙江流域(漳州段)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快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一表一图”系统治理,“一源一策”逐项销号。实施“蓝天、碧水、净土、碧海”四大工程,深化污染源头排查整治,推动臭氧和颗粒物协同治理,确保空气环境质量稳定好转;基本完成千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确保主要流域国、省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考核要求;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固废(危废)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推动受污染耕地、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3%和90%以上;加强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建立海上环卫队伍,推进岸滩整治修复,建设美丽海湾。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大力支持节能技改、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加快清洁能源替代,降低碳排放强度。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农业“三减量三利用三提升”行动,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以上。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推行“光盘行动”,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有序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主城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60%以上。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