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漳州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在漳州宾馆举行。本场发布会聚焦现代农业领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郭福泉,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敏,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姚珠成,市海洋与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亚良分别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主持发布会。
市农业农村局:
推动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郭福泉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突出园区引领,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做大综合产能,做强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发展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再上新台阶;获评全国首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施生态建设年和“三减量三利用三提升”行动,推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农业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国有农垦改革,成立漳州农业发展集团,农村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强化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进一步抓好农业“六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压茬落实乡村振兴“一村一方案”;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两区多园”建设,实施“1122”工程,做强做优11大乡村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品牌,深化漳台农业交流合作,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化农业改革创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农业经营主体法人化 “1133” 培育工程,着力提升现代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我市由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为富美新漳州建设再作新贡献。☉本报记者 杨瑞 整理
市水利局:
为经济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敏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市按照习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如期实现水利规划目标指标,建成长泰枋洋大型水库、九九坑水库、古雷区域引水等一批水库和引调水项目,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防洪保安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修复保护进一步推进,初步形成遍布城乡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的河流生态走廊,河湖长制持续深化,行业监管能力持续增强。
“十四五”期间,全市水利系统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超越和闽西南协同发展战略,通过补齐洪涝防御体系、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提升生态保障体系、完善数字水利体系、发展能力建设体系,使全市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水治理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从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等方面实现“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防洪县县达标乡乡设防”“打造人水和谐幸福河”等全方位超越的水利蓝图,计划到2025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城乡供水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本报记者 杨瑞 整理
市林业局:
增强花卉产业市场竞争优势
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姚珠成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市高度重视花卉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重点扶持水仙花、兰花、三角梅等“三朵花”,花卉苗木产业持续壮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势头。截至2020年底,全市花卉苗木企业超3000家,开发形成九大类2000多个花卉品种;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35.2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35亿元,销售额达114.8亿元,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
“十四五”期间,市林业局将按照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大会及推进会要求,进一步调结构、优布局、强品牌、提档次、增效益,增强我市花卉产业在全国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一是区域化。引导、支持各地发挥好区域优势,重点推动以龙海、高新区为主要区域发展水仙花,以漳浦县为主要区域发展洋兰、榕树盆景,以南靖及周边县为主要区域发展国兰,以高新区、漳浦县为主要区域发展三角梅和高端景观苗木,以南靖、漳浦、云霄、诏安等县为主要区域发展食药用花卉,推动形成特色鲜明、效益突出、市场影响力强的花卉产业布局。二是设施化。加强补助资金统筹使用,鼓励补助资金投向规模化花卉项目配套设施、标准化生产设备采购等设施化建设。协调金融、保险、用电等政策落实,加强要素集聚,推动花卉行业生产往设施化、工厂化发展。三是品牌化。支持花卉龙头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推动申请地理标志认证,鼓励现代花卉生产企业注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和品牌,筹备办好花博会、南靖全国兰博会等展会。四是电商化。重点推动大型花卉市场建设,支持花卉企业电子商务业务发展,引导生产基地、市场交易、网络销售、物流仓储、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发展,提升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推动漳州成为全国著名的花卉网络销售集散地。
☉本报记者 廖瑜婷 整理
市海洋与渔业局:
大力推进渔业转型升级
市海洋与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亚良说,“十三五”以来,我市渔业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渔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水产品产量、渔业产值年均增长4.2%。2020年产量达204.47万吨、产值275亿元,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二名。渔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年均增长11.2%。
“十四五”期间,市海洋与渔业局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推动渔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高质高效发展。一是围绕“六化”发展高质高效渔业,进一步推动生产标准化、产业特色化、主体法人化、营销品牌化、发展绿色化、服务社会化。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计划通过三年的时间,全面完成沿海县(市)、开发区传统渔排和浮球的升级改造,进一步促进我市渔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二是推进渔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促进渔业产业“接二连三”。三是引导远洋渔业做大做强,支持远洋渔业企业扩大规模,实施大洋性远洋渔船及船用装备更新、改造和升级,着力提升远洋捕捞能力。四是助力助推乡村振兴,将渔港经济区建设作为沿海地区乡村振兴的优先选项,使渔港经济区成为渔业新的增长点。五是促进渔业安全发展,深入开展“平安渔业”创建活动,推进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在渔船上的应用,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
☉本报记者 廖瑜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