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3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10版:文化走廊

要“老春联”也要“新春联”

⊙郭元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老年人门上贴的春联和年轻人的不同,老年人的春联,上联多是“精神矍铄似东海云鹤”,下联为“身体康健如南海劲松”。此外,铁匠铺、豆腐坊、药店、代销店等等,行业有别春联不同。除门上有春联外,各种各样的祈福纳祥小帖子更是必不可少。大门外除春联外,还需贴一个大大的“福”字,下面有“抬头见喜”等小帖子。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年节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节日,是全年中最重要、最隆重、洋溢着喜庆和温暖的节日,也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但是给我们展示的“春联内容”一样,我们发现还都是“老面孔”。不管是“手写春联”还是“印刷春联”内容多数还是“老一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老春联”既然能够从古至今流传下来,自然有其优越性,这说明这些春联的内容是能经得起岁月洗礼的,都是“名词金句”。这些“经典春联”流淌的是“经典文化”。不过,我们的春联需要“老面孔”也需要“新容颜”。千门万户曈曈日,“老春联”也需要在内容上“换旧符”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观念的变革,随着事物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文化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期许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比如经典的“爆竹声中一岁除”这样的春联内容就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了,我们已经在倡导文明的过节方式,减少控制烟花爆竹的燃放是环保时代的需要,而“爆竹声中一岁除”这样的内容就需要变化一下。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春联的内容还是没有多大的变化。人们也希望用“新春联”展现“新期许”。这个时候,就需要春联内容的“换旧符”。因此,创作更多“新春联”应该是思考的事情了。

生活方式变化了,文化诉求变化了,经济发展变化了,时代进步变化了,一些“经典内容”已经距离时代很远了。对于一些明显不符合新时代思想观念的春联内容也该抛弃了。比如,一些“经典春联”的内容存在封建迷信色彩,尽管也有着“美好寓意”却不符合文化倡导。一部分“经典春联”需要保留,那是文化的延续。因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组织民俗专家、诗词高手,结合时代特点,结合发展变化,结合惠民政策,撰写创作一批“新春联”,供印刷企业和手写春联选择,既能展示时代之美,还能传播时代精神。让春联多些新时代的文化元素。

千门万户曈曈日,要“老面孔”也要“新容颜”。要传承“经典”也要内容“创新”!“老春联”需要“换旧符”。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