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盲盒经济变得炙手可热起来,不仅各种卡通动漫形象拥有各自的盲盒产品,美妆、日用品、文具、零食、图书、服饰等诸多消费领域也掀起了“盲盒风”,故宫、星巴克、匡威等越来越多知名品牌竞相加入“盲盒赛道”。
2020年12月11日,靠盲盒“出圈”的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叩开了港股大门,正式挂牌上市,成为“盲盒第一股”。一个充满未知数的小盒子究竟有什么魔力让消费者如此青睐呢?火爆的盲盒经济如何才能行稳致远?
盲盒到底能抽到啥?
盲盒,物如其名,重点就在于一个“盲”字。相同的盒子中放置着不同的商品,消费者事先不知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只能盲选,能否抽到心仪的商品凭运气。
其实盲盒并不是新鲜事物,这一经营概念最初来源于日本,日本的百货公司在很早以前就开始销售福袋,福袋里通常会装着款式不一但价值高于福袋售价的商品,福袋时常作为商家处理尾货的方式。后来这种经营理念被广泛模仿应用,比如80后、90后十分熟悉的扭蛋机、小浣熊干脆面里面的水浒传收集卡,它们和福袋其实都是相同的路数。直到21世纪,盲盒的概念才逐渐定型,成为一种潮流玩具,市面上还出现了各种盲盒机。
记者走访市场和搜索网售平台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盲盒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潮玩类盲盒,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这类盲盒主要售卖各个系列的卡通动漫玩偶;另一类是商品类盲盒,主要售卖各个品牌自家的产品,涉及日用品、化妆品、文具、零食、服装等诸多品类商品。
市区不少商场、书店、精品店、文具店均有出售盲盒。在名创优品店内,专门设置了盲盒专柜。柜台的最上层展示着盲盒内各个系列的玩偶,这些玩偶大都只有巴掌大小,色彩明艳、造型可爱,非常吸引人,其中有不少时下热门动漫影视作品的经典卡通形象,例如阴阳师、海绵宝宝、喜羊羊等。除此之外,柜台上还有盲袋、盲球。
从价格来看,盲盒的售价多在50元以内,潮玩类的盲盒价格多集中在15至20元左右,商品类的盲盒则要贵一些,大多在20至50元区间。
潮玩类盲盒一个系列通常有数只,能买中哪一只全凭“缘分”,也有可能买到好几只一样的,所以要集齐全套也是不容易。
对于商品类盲盒,许多消费者比较关心里面的商品到底能不能“回本”,为此记者进行了体验。购买了一盒售价为29.9元的名创优品盲盒,带着忐忑的心情拆开后,盒内装有一个手机壳、一个钱包、一个零钱包、一只口罩,根据每件商品包装上的零售价,这4件商品的总价值在80元左右。
从价格上看,买这个盲盒好像是“赚了”,但其实不然,记者发现这些商品并不实用,手机壳与手机不匹配,无法使用;现在多是用手机支付,两个钱包用处也不大,唯独口罩是用得上的。
同样购买过名创优品盲盒的陈女士对此也有同感:“看里面东西的价格,买这样一个盲盒是不亏,但是实用性真的不强,大都用不上。”
“盲盒粉丝”究竟有哪些人?
在盲盒爱好者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调侃的话“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2019年天猫国际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每年有20万消费者一年在盲盒上花费超过2万元,甚至有消费者一年要耗资百万元来购买盲盒。在拼多多2020年儿童节十大热销商品榜上,盲盒位居第二。有调查显示,2019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为74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百亿。盲盒的消费群体也朝着年轻化、低龄化方向发展。
记者在走访时看到,购买盲盒的人群中有很多是中、小学生,而他们热衷的正是各种玩偶类的盲盒,其中有几个学生还热心地向记者支招:“你最好买盲袋,盲盒摸不到里面的玩偶比较容易买到重复的,盲袋可以隔着袋子摸出里面玩偶的轮廓,比较容易猜出是哪一只。”
一位家长表示,其刚上高中的女儿买了很多盲盒,主要就是为了抽中一个“隐藏款”在同学面前显摆,每年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很大一部分用于购买盲盒。
市民张女士的女儿才上幼儿园,但对盲盒已经非常着迷,“逛商场看到盲盒就吵着要买,家里已经集了好几种系列的盲盒玩偶,买之前我们还要和孩子讲好,买到和家里一样的娃娃不能哭。”
还有的玩家为了抽中某款单价约999元的限量版玩偶,一次性买了500只盲盒,单次消费高达3万多元。此外,还衍生出了“炒盲盒”的二手交易市场,一些“隐藏款”等稀有盲盒玩具被炒到上千元的高价。如2019年9月,原价仅为59元的潘神圣诞隐藏款盲盒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售价高达2350元。
小盒子为啥令人“着迷”?
为何盲盒会受到消费者如此青睐呢?盲盒自带的神秘、期待、惊喜属性,恰到好处地切中了玩家对于未知的好奇。由于有很大的运气成分,而大家又总是抱着下一个就是自己想要的商品的期待,因此极容易让人“上瘾”。
两种不同类型的盲盒既有共性又带有各自不同的吸引力。商品类的盲盒带有更多“赌”的意味,类似于买彩票,契合的是大众“少花钱、买好物”的心态。而潮玩类盲盒除了投机属性之外还抓住了消费者悦己、社交等方面的多层次情感诉求。比如,对于现代白领和中学生来说,抽盲盒的刺激感和收集动漫玩偶这种行为能够分散、转移焦虑的情绪,是一种解压的方式;当获得心仪的玩偶或集齐玩偶系列时还会带来满足感和自豪感;与圈中人分享盲盒所得,在社交平台晒自己的成果,又会使人获得社交上的共鸣。
再加上盲盒单价十分亲民,所以此类商品令许多消费者十分着迷。
■本报记者 陈铃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