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1 < 上一版 下一版 > 返回首页
第02版:综合新闻

持续夯实漳州“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根基

(上接第一版)

蓄积产业之力,为城市塑形赋能。龙文区公布总投资超1700亿元的产城人深度融合“八大提升工程”;芗城区加快金峰开发区人才公寓、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并计划投资逾5亿元建设生态文旅项目……一段时间以来,我市紧抓区划调整机遇,锚定“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方向,以工业化助推城市现代化水平提升,带动主城区跨江面海发展,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人文结构有机耦合,不断增强中心城区首位度和辐射力,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聚。

打造政策洼地,优化营商环境。去年来,漳州制定出台“六稳”工作18条、重点项目开复工7条、支持文旅企业健康发展7条、复工复产达产量产奖励等一揽子政策,通过“一难一策、一事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打通操作链、服务链,让政策红利惠及规上企业、重点项目和其他市场主体,助推经济全面回暖、加速回升。市政府出台政策进一步提升“政企直通车”服务效能,全力打通服务入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构筑人才高地,提升城市软实力。人才层次决定产业高度,人才质量决定发展水平。我市聚焦产才融合,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成立漳州人才发展集团,出台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采取人才“一站式”服务,努力让各类人才工作安心、创业放心、生活舒心。同时,建立食品产业、农科乡村振兴、装备制造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聚集一批高端人才,努力把人才资源转化为最具活力的生产力,形成“人才驱动——产业发展——人才集聚”的良性循环链。

建设生活福地,增强民生福祉。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漳州兜牢底线惠民生,把更多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去年,完成23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近八成,老城区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十项行动”有效推进,医疗卫生教育等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加快补齐,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带来的红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发展之梦,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加快漳州腾飞,出路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我们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一张蓝图绘到底,铆足牛劲勇向前,漳州产业发展一定能够枝繁叶茂、聚木成林,富美新漳州现代化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闽南日报数字报网址:www.zzxww.com 漳州新闻网网址:www.zznews.cn

广告热线:0596—2598333 订报及投诉:0596-2594000

闽南日报社技术部制作、维护 闽ICP备05032301号-2 闽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