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做学问最根本的方法在于思考,形成学科学习思维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根本所在。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该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本期名师讲堂栏目邀请漳州三中高中思政课老师林国君谈谈如何全面对标“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提高政治科学习效率。
关注评价体系 明确学习方向
林国君介绍,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在选材上始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主旨进行命题,立德树人是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新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核心。依据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试题设置不仅重视学科基础性,将更重视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也要求学生在学习上不仅要系统掌握学科必备知识,而且更要侧重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同学们要及时了解高考指导性文件,学习高考评价体系,做到知己知彼,方能明确学习方向而少走弯路。
构建知识网络 打造深层基础
近两年来,新高考政治试题都创设了较复杂的命题情境,高考命题素材源于生活实践,强调学科体系下的理解分析能力培养和学科素养的生成。林国君说,试题参考答案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覆盖了较多单元的知识,侧重学科模块知识的整合运用,这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学生答题时既要有理论依据,又要能联系材料实际,强调知识的生成能力的形成。如果没有足够的思维张力和知识整合,很难把答案要点考虑全面。如只重知识点教学,轻框架构建,只重时政热点介绍及解题方法讲解,轻思维方法的引导,甚至盲目背例题答案等等,则会事倍功半,影响学习效率。
“为提高记忆和效率,需将学科模块各单元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合理的框架,建立知识结构和思维网络导图,当学生形成学科模块体系、对学科模块有较完整的把握时,才能进一步提升其综合运用能力。”林国君说。
关注时政热点 提升应变能力
林国君告诉记者,根据高考评价体系对试题情境的要求和核心功能要求,时政热点成为高考政治试题最主要的情境素材,对于时政热点,高考从来不回避,反观现有学习样态,大多学生对时事理解学习和知识拓展方面存在较多欠缺。“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关注时政热点,时政热点既有长效热点,也有短期热点。”林国君说,“新高考命题所用材料信息往往紧跟时政热点,这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联系与教材相关时政热点,尤其是长效热点,将热点与书本知识融合思考,分散渗透在日常复习学习中,细流汇江,潜移默化,逐步积累,循序渐进。”同时,要把教材相关知识与时政热点多维串联,即多角度挖掘时政热点与考点的融合点,将基础知识原理迁移转化,提升解决试题问题的能力。林老师建议,在阅读时政背景材料后,要养成联想其可能涉及的考点的思维,提升自主根据时政热点,融合考点、教材知识点线索、知识模块体系进行答题的能力。在他看来,积累广博的时政知识、培养时政知识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时政与课本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已是学习高中政治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
培养解题能力 增强答题自信
“对于高考思想政治试题的考查要求,大部分学生都还未适应,在审题、分析、综合、运用及创新等解题能力方面参差不齐。”谈及解题技巧,林国君说,解答政治主观试题可以分“四步走”:
首先,审设问明限定。审清知识限定,即要明确设问的知识范围,是哪个模块;审清主体限定,即是显性主体还是隐形主体,如是隐形主体,则需要阅读材料从中寻求主体,多个主体的,需要按照主体划分层次作答;审清知识限定,是微观知识限定、中观知识限定还是宏观知识限定;审清问题设问,问题限定即该设问要求考生回答几个问题,回答什么问题;审清角度限定,要看出问题角度,包括主体的特殊限制与要求,也包括设问的属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指向等,防止误判。其中,设问有时是一问、有时是两问等。
其次,分层次析材料。对背景材料进行科学分层是合理得分的关键。科学分层,准确理解和把握每层的层意,提取出有效信息并进行解读,才能为如何解答问题奠定科学的基础。通过分号识别和句号或段落识别方法将材料叙述意义相同的或相近的内容分为一个层级。
第三,抓关键导理论。针对每个层级提炼有效信息,并找出关键词(中心词)作为联系教材原理的依据。根据“关键词(中心词)”推导出相对应的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最终链接到教材理论知识或时政术语,最终为答案的组织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撑。
第四,列提纲写答案。根据“术语+材料”构思答案,按先后次序有逻辑地列出答案要点,再根据要点规范表达对应的理论,各要点理论之间要有一定的先后、主次等逻辑关系。
校对试卷答案 领会出题意图
林国君介绍,学生可以有意识地研究往年的高考试卷,在练习或作答后,校对答案时体会出题意图和解题方法,也可以根据一份高考试卷参考答案的评分细则给自己打分,先初步解决基础知识性的错误,弄清楚参考答案涉及哪些知识,哪些是教材知识,哪些是时政知识;然后进行整理归类,总结得失,特别是弄清失分的原因,是由于知识点理解不清楚、知识体系不系统、思维不畅、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差、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不足,或是语言表达不清等方法和习惯问题;最后弄清楚参考答案是如何实现理论和材料结合的,参考答案各要点之间有何逻辑关系,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